张晓明与罗苴子
2021年2月20日晚上八点,张晓明美术作品个展“盲存的主体”在昆明文林美术馆开幕,现场展出了张晓明近年来创作的52幅美术作品。开幕式当晚,300多人/次参观了画展,画展展出时间为2月21日至3月7日。
△张晓明美术作品集《盲存的主体》,在画展首发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的张晓明,不仅是专业画家,也是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团长,他和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一起,让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唱响了世界。张晓明长期坚持专业美术创作,2017年至2020年底,他以“盲存”为主题,创作了“盲存的主体”系列作品。
△张晓明在画展接受都市时报采访
“张晓明是一个全才,音乐美术都很好,他很愿意动脑子,不喜欢走别人的老路,总会弄一些新东西出来,让人感到惊奇,这次展览是我想不到的。”在画展现场,张晓明86岁的恩师、云南著名画家夭永茂认真观看了“盲存的主体”系列作品后,表示感到“吃惊”,他说:“创作这些作品,需要精力、毅力和创作灵感,我很佩服。”
△张晓明在画册《盲存的主体》签名 ,赠送参观者
“社会在进步,电脑、手机这些先进文明的东西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辐射,每一幅作品,就像一个个手机集成线路板组成的现实生活。”这是昆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罗建华眼里的“盲存”。罗建华对这次画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有态度,有良知,有责任的展览,有很当代的绘画语言呈现,它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提出了思考。作品不论从形式、审美、思想都很有分量,这种观点、思想和绘画语言都非常鲜明、直击灵魂的专业画展,在昆滇现当代的美术作品中不可多得。”
△张晓明与参观者交流艺术创作
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孙海平认为,张晓明是一位“非常致力于自己艺术发展和思想达成的艺术家”,张晓明的作品无论从形式感、材料选择、表现语言和手法上,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从“盲存的主体”系列作品来看,他的“达成度”非常高,通过比较简单的材料营造出了一种不同的空间氛围,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氛围,创作思想非常成功。而且这批作品不仅有很多年轻人能够接受的东西,也有很多老艺术家比较喜欢的“空间上的艺术表现和艺术表达”,让不同的观众感受到了“多层次的思想维度拓展”。孙海平说:“张晓明的画,给云南艺术界带来了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
△络绎不绝的观展者
慕名前来观展的韩扬文,是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老师。她首先给了此次画展“四个非常”的肯定:作品的“观念性非常强”,材料的选择上“非常的新锐”,视角“非常的具有冲击力”,艺术家所呈现的“艺术主题非常的鲜明”。同时,韩扬文还认为,她从这一系列的美术作品中,看到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一个架构,有着不同的道路,也许你在这样的艺术作品当中,看到了你的思维,好像你的思维具有某一种缜密性,同时它又有爆破,有着稳定当中的变化,就如同我们生活在这个无常的世界。
△观众在认真观展
李丽媛是昭通市美术家协会的一名画家,这次专程从昭通赶来昆明观展。她反复细细品味了每一幅作品,她说:“第一眼看到张老师的作品,觉得特别吸引眼球,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第二次再慢慢品读的时候,觉得有一种很特别跳跃的、思维的东西,能够抓住并打动我的内心。”
△张晓明作品(局部)
画展上,张晓明在接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盲存的主体”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一直在与时间和空间搏斗,当艺术创作的“标的物”一确定,偌大的空间却让他一下子“走投无路”。他说:“我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一直在走,直到让我无从落脚。当我感觉走投无路的那一瞬间,我的作品完成了。作品的结局是走向死之,还是从死亡中重生?犹未可知……”张晓明还表示,他用艺术表达的“盲存”,蕴含着自己对世界的探索及感悟。他认为,对世界、对生活、对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全知”,我们不过是从一个“无知”走向另一个“无知”而已,但“盲存”真实存在,是你和世界的内心观照。
△观展者认真仔细品读“盲存”
此次画展策展人、文林美术馆运营总监包理斯说,当初看到张晓明的作品时很惊喜,作品充斥着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构成,表现力特别张扬,视觉上的冲击感特别强,但又特别通俗,能够照顾到各种群体。他说:“我们每个人对于‘盲存’这个概念的认知,最终都会回归到每个人对自己、对存在的认知,每个来看展的人,都可以从作品当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不同东西。”
△观展者沉浸在画作中
张晓明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张晓明简介:
张晓明,男,1967年9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汉族。1991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学会会员、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富民县第一、二届美术家协会主席。
来源: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作者:文/刘巧红 图/刘光华
责编:罗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