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庄——
中书舍人告老地 历城县治首移
《山东通志》记载:“王舍人店镇在县东三十里,金设。”明崇祯《历乘·建置》记载:“王舍店:城东二十五里,有鲍城,即叔牙食邑,李于鳞于此筑白雪楼,今废。”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龙山路:王舍店。”
清乾隆《历城县志·地域考》记载:“张马乡闵孝四:曰王舍人庄(二七集)。”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记载:“正东乡闵孝四:曰王舍人庄(《金史》作王舍人店,六镇之一。《旧志》:城东三十里,地沃民殷二七集。)”
王舍人,名虽为庄,实则如镇。位于工业北路东首,鲍山之西,胶济铁路历城站以北,原济南钢铁总厂、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原历城县衙)位于其中,是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治所驻地,北依本街道的赵仙庄、苏家庄、裴家营,南靠鲍山街道的殷陈庄、赵家庄,庄之东与鲍山街道之韩仓村、胥家村毗邻,之西与本街道人东周家庄接壤,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2017年底统计,全村村民1250户,人口3852人,耕地258亩。
王舍人庄,民国时,隶属历城县张马乡、张马区、城关区。解放后,历城县人民政府废除保甲,实行区镇村三级行政制,王舍人庄隶属第一区王舍人镇;1957年撤区并乡,隶属王舍人乡。1958年撤销乡建人民公社,隶属东郊人民公社;1980年济南市设郊区时,随东郊人民公社划归济南市郊区;1984年撤社设镇,隶属王舍人镇;1987年济南市撤销郊区,历城县设区,整建制划归历城区; 2010年改镇设办事处,隶属王舍人街道。
一
清乾隆《历城县城·古迹考一》记载:“历城县鲍城,在县东三十四里。夏后氏后鲍,齐之历城。历下城东三十四里,有鲍城。《三齐记》:鲍叔牙所食邑。”“鲍城,济南东三十里,鲍山下。禹裔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为氏。鲍叔生鲍牙,进管仲于齐桓,其后世为齐卿。鲍城见《三齐》,山因城名。”
史料记载,鲍叔少时与管仲相交甚善,曾合伙共同经商。成语“管鲍分金”即源于此。后,齐襄公乱政,二人分道扬镳:鲍叔随公子小白奔莒国,管仲随公子纠逃鲁国。襄公死后,齐国大乱,纠与小白争夺王位,小白得胜而上位,史称齐桓公。齐桓公欲拜鲍叔为相,鲍叔坚辞,举贤不避亲而推荐管仲,桓公用贤不避敌,拜管仲为相,齐国霸业,由此奠基。而“管鲍之交”,亦成为千古美谈!
据说,在庄的东南角,与殷陈村交界的玉皇台,曾有鲍叔的“阅兵台”遗迹,唐代时以台为基,建起玉皇阁,“阅兵台”也因此改称“玉皇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玉皇台尚在。村民回忆,玉皇台高近5米,长50余米,宽也在30米以上。由台下至山门,需登数十级条石铺就的台阶。而山门两侧,左鼓楼,右钟楼。进得山门,主殿五楹,坐东面南,东西配殿,各有三楹。看上去十分雄伟、高大、壮观。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录有清代乡土诗陈永修的《春日登玉皇台》诗:“叔牙城外叔牙台,此日登临亦壮哉。眼底群山浮黛至,云中一点送青来。荒岩不见分金处,驿路犹存封邑碑。荐士高风今已矣,空留神宇仰崔嵬。”
鲍叔死后,葬于鲍城,即今庄之东鲍山公园。清乾隆《历城县志·古迹考四》记载:“鲍叔牙墓,《城冢记》云:县东三十里,有鲍山,山下有城,鲍叔牙食邑也。相传叔牙与管仲分金于此,鲍叔墓在焉。”清代诗人,管拜贵州巡抚的田雯有《拜叔牙墓》诗入志:“窕窈松路深,迢递成孤往。雨湿乌角巾,花沾红滕杖。遗迹不可寻,但听樵唱响。(《古欢堂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