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蘸伤悲化作泪
——沉痛悼念陈文轩先生
作者/郭伯林
原本是黎明即起,迎接旭日东升的时刻;原本是春寒已去,且看万物复苏的季节;原本是风华正茂,正将抱负施展的盛年。然而噩耗传来,2021年2月19日,你竟与这个世界默默地作了诀别,享年51岁。

你虽不曾惊扰大家,因为大家都在睡梦中,大家和整个城市都在即将醒来的睡梦中。这场睡梦中,如果有流星划过,我想,那一定是你告诉我们前往彼岸的方向。但你却戳痛了我们,我们都在睡梦中,我和整个城市刚从睡梦中醒来,只见满屏噩耗,泪飞顿作倾盆雨。我感到,这个悲伤的春天应该比任何一季的秋风还冷,比任何一季的冬雨还寒。

知道你不舍,谁人又能舍呢?这世界一如你笔下的风骨,喧哗缤纷,活色生香;知道你不忍,谁人又能忍呢?这世界一如我们眼中的你,能从精微到阔远,可海纳百川。

我立马从床上一跃而起,呆坐着,感到头很重,胸口堵得慌,空气瞬间好像也凝固了,想站起来,但四肢僵硬。等情绪渐渐恢复,我找到了你寄赠我的《陈文轩书道诗韵》及墨宝。远去的记忆,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2014年金秋时节,我与你从蒙山笔会相逢相识相知,到一路同行凭吊孟良崮,瞻仰曲阜,荡舟微山湖,漫步台儿庄......你的音容笑貌,一路旅程里的点点滴滴,清晰再现在我眼前。我不能相信,也不愿相信,才华横溢的你就这样与我们天人两隔。


生前,你早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担任着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东方散文》杂志的编委。
你的书风,潇洒自适,情缘干练,精神骨秀,超尘拔俗,如入清凉境,犹得欢喜心。在既继承传统书风,又带着书法艺术的时代性、节奏感,在用笔、结体、布局等方面,你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线条凝重、构型博雅、韵致空灵,兼具中和、阳刚之美的个性。其落笔苍穹,独树一帜。

读你的文字,如与你牵手,如品岁月悠悠,清丽素雅如香茗在喉,滋味纯甜如饮美酒。你的诗,含蓄深沉,淳朴清新;你的散文,韵味醇永,隽永雅致,每读一篇,都让我手不释卷。
你这一走,从此,东方散文的文学笔会上;在去采风的路上,在曾举杯欢笑相聚的饭桌上……再也听不到你那开心爽朗的笑声,再也读不到你诗意洒脱的文字,再也见不到你挥毫泼墨的身影......
如果有天堂,愿你在天堂里开心不寂寞,如果上天有灵,应该知道我为你的离去而悲伤,如果有来世,我们还是否有缘再相识......

作为文友,我只有怀念,深深地记住并感谢你陪着我们一起走过从前,有你在的时候,阴雨天也时常阳光灿烂。你的笑容、单纯与对朋友的赤诚,将是东方散文文苑永远的财富;失去你,是东方散文文友们永远无法弥补的痛。

泰岳垂泪,齐水汤汤。你虽然远行了,带着你的不舍和眷念,带着你的纸笔还有文字。从此,在齐鲁书苑、东方散文的行列中少了你,再也看不到你的音容笑貌,但东方散文人,你的家人和朋友怎能舍得你的离去。但我们深信,你一生倾注的书法,热爱文学的精神,你的文章和墨香永存千古。

此刻,我双眼满含泪珠,合起双掌,以这样一种特有的传统方式,
来表达我深深的哀悼:

悼文轩
文/ 李茏
山阴惠风久不传,峄山日红山头见。
偏裨骥尾三千士,风雨东方十四年。
大雅衰陈无多士,临终犹恨泪珠悬。
泱泱齐风吾侪老,缪力耕耘望后贤。


作者简介
郭伯林,甘肃天水人,
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东方散文》杂志编委、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