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也挺有名的(三):
危 山
邢介进
兴国寺是济南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石佛造像也是济南体量最大的一尊室内佛教造像。它始建于隋代,相传一高人刘典云游至此,发现阡陌中突起一巨石,得知当地人对其下挖清底,企图运走以利耕作,结果深刨数尺不见根。遂被高人誉为西天祥石,为迎合当时政治在此兴建“兴国寺”,将巨石雕刻为石像名曰“西天如来佛”,被后人传为“地处佛爷自来塔”云云。之后高人又在危山兴建“天柷殿”。所以就有了先修兴国寺,继修危山天柷殿之说。
危山,位于邢亭山村东北,古称无影山,又称三齐山,是一座独立于山区和平原之间的砂石山陵,章丘八大景之一,“高耸危山圣井澄”享有“小泰山”之盛誉。
1. 铁墓顶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辟光被封为济南王,治所在平陵城,亦称平陵王。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刘辟光参与“七国之乱”,兵败后自杀。汉景帝闻之,以为其“被迫劫为谋,非其罪也”,厚葬。危山因位于济南国都城东平陵城的南屏,脉接泰岱,汉景帝就命人在山顶之上修筑了一座巍峨高大的陵墓,以重礼将平陵王厚葬于此。据传此墓采用生铁汁浇铸而成,这就是矗立山巅的“铁墓”。此后,危山又俗称铁墓顶。这在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铁墓顶即济南王刘辟光墓,亦称平陵王墓,至今无人开启。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多次登临铁墓顶,留有《醉游危山铁墓顶》一诗,云:“数尺飞藤手自攀,须臾身在白云间。模糊醉眼不知处,错把登山当下山。”
2.雄伟壮丽的古建筑群。最早的记载见于宋神宗年代的碑记,可知汉代便修了庙宇。明代曾大修两次,清代光绪年间南刘庄人刘典又募捐重修诸神庙。当年殿堂毗连,气势宏伟,庙宇之多冠于齐鲁。
4. 危山庙会
庙会,从清代开始,一年两度,分别在春夏之交的四月初八和秋后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商人多从远道而来,对购物者百挑不厌,百叫不烦。庙会期间,各类剧团、杂耍纷纷前来助兴。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山会期间,商贾游客漫山遍野,每日多达数万人。不但省内青岛、济南、兖州等地,且东北、天津、苏杭等地的客商也纷至沓来贸易经商,以至危山庙会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庙会以铁墓顶为中心,南面主要是娱乐区,北面主要是商贸区。铁墓顶四周是牲口市,骡马数千头。传说,再桀骜不驯的牲畜来到这里,也会俯首帖耳,因为平陵王刘辟光就是驯马的能手,专门降服各类牲畜。庙会期间,山顶帐棚如浮云,货栈成街市,摊点星罗棋布,旗幡灿如彩霞,到处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一派兴隆盛况。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北京城、天津卫,不如逛逛危山会。”旧时,庙会设有八村管理委员会,由彭家庄、孟家阿、东姚村、西姚村、张官村、山后寨村、小冶村和三亭山村联合组织管理。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了最后一次山会,之后因战乱而终止。前几年危山庙会还办过几次。
危山上还有全国文明的“危山兵马俑”、圣井等。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摘编)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