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老党员的“敬旗仪式”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除夕中午,在老家郑爹爹宽敞明亮的堂屋里,北面墙上正中央公公正正地挂着两面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五星红旗,伴随着收音机里播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动人经典旋律,只见郑爹爹握紧右拳,呈“宣誓”状态,高声和唱,全家人静立身后一起行注目礼,几分钟后歌罢礼毕,家人又全神贯注地再次聆听着老人家不知讲过多少遍的那些“家国情怀”故事。
郑爹爹称之为“敬旗仪式”。几十年来,这样的仪式雷打不动,在郑爹爹家每年的“七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会如期举行,从未间断。
年届耄耋的郑爹爹虽然只有五年多的党龄,但老家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入党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党员”了;既然入党都有半个多世纪了,怎么才有五年多的党龄,这着实让人有点发懵。
早在解放前的白色统治期间,郑爹爹在其父母影响下,成了一名秘密地下交通员,出色地给地方党组织传递过大量重要情报,为党组织及时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做出了无私奉献;同时,这位穷孩子在为党工作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正确,从而,萌生了加入这个先进组织的坚定信心。
一次,在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情报送达任务后,他将一份写得歪歪斜斜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地方党组织领导人,表白自己诚心向党、努力为党工作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鉴于郑爹爹平时的工作积极表现和对党忠诚不二的态度,当即就被批准他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由于革命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党组织也随时到处转战迁移,郑爹爹组织关系转正的事一直被搁置着,直到建国后也没有结果,而当时的党组织领导人已随部队南下,从此杳无音讯;由于当时的秘密工作,无人知晓郑爹爹的身份,更无人知道他是一名预备党员。地方党组织多次动员郑爹爹入党,他说我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又没有退党,不能重新入党;尽管郑爹爹多次向组织上表明自己身份和要求参加组织生活的愿望,但无法查找郑爹爹当时的入党材料,党组织又无法认定他的党员身份,这样一拖就达半个世纪之久。
尽管如此,郑爹爹从来都没有抱怨组织,也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相反地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规范自己言行,不但每年带领子女在家中举办“敬旗仪式”,向党旗、国旗宣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还严格教育子女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完成组织上交办的各项任务,多年来,全家人在党的英明政策指引下,都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历年获得镇村遵纪守法光荣户和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深受群众爱戴。
五年多前,附近的两个村子合并,邻村干部在整理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一份郑爹爹半个世纪前写给党组织的那份发黄了的《入党申请书》档案资料。当党组织通知要为郑爹爹的组织关系转正时,这位耄耋老人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高呼:共产党万岁!
党员转正那天,这位预备期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党员穿戴整齐,早早来到村党群中心参加了村党支部专门为他召开的、也是他盼望了半个多世纪能参加的首次支部大会;宣誓完毕,当党支部书记将一枚鲜艳的党徽戴在他的胸前时,这位耄耋老人笑得像个孩子,连声说:党啊,我终于回到了您的怀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