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屠 户
江维
在蜀州小城,一般把开案桌卖肉的叫屠户。实际上,屠户是操刀杀生的角儿,把卖肉的整成屠户,多少有点不靠谱。哪为什么要这样叫呢?不太清楚。大摡是约定俗成的吧。
李屠户的案桌在向荣街中段。
李屠户,大名李致远。他个矮,肥胖,驴脸,暴牙齿,鼓眼睛。早年,李屠户在阿坝州森工局工作,是个伐木工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离开了森工局,回到了小城。有人说他犯了男女关系,有人说他手脚不干净偷盗,有人说他打架斗殴,有人说他贪污……总而言之,传言很多,说什么的都有。李屠户死活不认账,他拍着胸脯,忿忿然说,日他妈的!胆干坏老子的名声,如果不相信,可以到阿坝州去访一访,看看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李屠户回到蜀州小城,经媒人介绍,认识一个“二婚嫂”。“二婚嫂”有几分姿色,拖着三个娃头嫁给他,主要看准他兜里有几个钱。李屠户当然也捡了个便利,当了现存的老汉。李屠户利用自家的临街房子,开案桌卖肉,供养三个娃头。“二婚嫂”感激涕零,无论如何要给李屠户留下一点血脉,不顾年龄大,四十多岁怀上他的种,结果剖腹生个幺女。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三个娃头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另立门户了。幺女也长成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考上了大学 ,在北京一所什么学校读书。
李屠户除了卖肉,有一大嗜好:喝酒。李屠户喝了酒,就要发酒疯,牛卵子眼腈一鼓,天王老子统统不认。开案桌卖肉,自然“下脚料”很多。每天中午,卖完十大片子猪肉,收了生意,李屠户就把剩下的“下脚料”,汇拢一堆,打整干净,炖上一大锅。“下脚料”炖好了,肉香四溢。李屠户就在铺子前面,摆一张小桌子,把锑锅搁在桌上,吼一声,邀几个酒友,临街推杯换盏,喝酒吃肉。李屠户端起杯子,喝上两杯,就有些把持不住,开始发起酒疯来。
李屠户看见进城的乡下人,嚯地一下,他从竹椅上跳起来,瞪着牛卵眼晴,指着别个,破口大骂,日他妈的!“农虾皮”!看啥子看?信不信,老子“抖”你娃娃的肉,把狗日眼珠子抠出来喂狗。他边骂、边脱掉外套,旋风似的冲过去。
乡下人哪里见过这种场面,被李屠户火爆的举动吓懵了,只是颤抖说,我……没有……惹你,凭……凭啥……打我?
李屠户嘴上叼着烟,双手叉在黄桶腰上说,你……你……你杂种……没有惹我?你……你……从这地方走过,就是惹我!信不信?老子把你捶成肉泥!
乡下人不知道什么地方做错了,但是,知道遇上恶人,大气不敢出,也不敢多说,只好夹着尾巴,飞步逃去。有些骄横的乡下人,不吃李屠户这套。李屠户一吼,乡下人撸袖亮拳,针尖对麦芒,与他对着干。街坊邻居怕出事,忙上前劝说,嗨嗨嗨!说你,你……长不醒呀?他吃过酒,何必认真呢?酒疯子说话,没有子午。好在人家听劝,收回拳头,嘴里嘟囔着,扭身走人。李屠户还在提虚劲,骂骂咧咧说,狗东西!算啥子玩意儿?老子一拳头打翻三个人,敢跟老子叫板,简真是茅房里打电筒——照屎(找死)!
李屠户虽然蛮横,但并不是恶人。他不喝酒的时候,是个很讲礼的人,爱做些善事。街坊邻居、老老少少,都与他谈得拢。不知什么原因,李屠户始终看不起乡下人。
每天,凌晨三点。
李屠户钻出被窝,骑上改装的三轮车,顶着星星月亮,到金鸡红庙子屠宰场去。屠宰场离小城有几里路远。
屠宰场有十多个屠宰手。屠宰手都长得五大三粗、横眉吊眼,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个行当的。他们操着雪亮的尖刀,把肥猪从圈栏里赶出来,提起肥猪前腿,卟哧!当胸就一刀。肥猪惨叫一声,鲜血长淌,四脚一蹬,就毙命了。接着,屠宰手在肥猪蹄上割个口子,插入一根细胶管,用气压机充气,把吧猪吹胀,然后丢进滚水池里,褪毛,开膛,剖肚,砍头,割蹄。灯光昏暗的屠宰场,人声喧哗,猪儿嘶嚎惨叫,血腥味四溢,场面让人惨不忍睹。每天,屠宰场要宰杀几十头鲜活的肥猪,专供开案桌店的。然后,猪儿们被屠户们支解分割,进入饭店、酒楼、寻常人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李屠户到了屠宰场,时间尚早,他只好等。他便蹲在旁边,点一支烟,慢悠悠地抽。他看着屠宰手挥刀杀猪,每一刀都像砍在他心上一样。肥猪的惨叫,令他心惊肉跳,他心里说,妈妈的!这叫什么玩意儿?杀这么多的生灵,下辈子咋得了哟。
屠宰手把猪们杀完,开完片子,一切停当后。李屠户把烟屁股狠狠地掼在地上,起身,拍拍屁股上前,要了五头猪的片子以及猪头、心肺、腰子肝子、肠子、蹄子,过了称,付了钱,甩在三轮车上。他点上一支烟,哼着小曲,顶着星星月亮返回小城。
李屠户回到小城,天还没有亮,他把三轮车停在案桌门口。婆娘早就煮好一壶开水,泡好一杯酽窝“飘雪”。李屠户在婆娘的额头亲一口,说声,辛苦了!婆娘扭捏说,死鬼!李屠户嘿嘿一笑,便躺在睡椅上,慢慢地、美美地吃上三道茶。过足茶瘾,李屠户把猪肉片子、猪下水,从三轮车卸下来,分门别类,用铁钩子钩着,挂在架子上,便开始了一天的营业了。
李屠户的日子,每天就是这么过的。
作者简介:
江维,四川崇州人,汉族,上世纪五十年生。1974年下乡当知青,1976年在天津警备区服役,后供职于四川省税务干部学校,现已退休。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员,文学与艺术文学院院士,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从1980年开始创作,在《中国文艺》《滇池》《文苑》《羌族文学》《传奇故事》《成都故事》《南方经济时报》《工人日报》《攀枝花文学》《雨花》等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刊物奖。其中,中篇小说《世界不存在安静》获《女友》优秀奖。现正式出版《窗外有月亮》《竹林茶园》两部中短篇小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