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五”牌座钟
陈昌华
我家的梳妆台上,摆着一座十年前结婚时购买的“三五”牌座钟。
说起这座钟,还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那年,我们俩都老大不小了。领完结婚证,便加紧购置各种新房用品。谁知一逛商店,才发现有些东西很难买到。有个周末回岳母家,她告诉我们听人说,凭结婚证可购买一条软缎被面和一座“三五”牌座钟。“三五”牌座钟可是上海产的名牌货,市场上难得见到。我俩得知后,兴冲冲地从涧西到老城,挨着商店逛,不料都扑了空。营业员说,有此规定不假,可无货难以兑现。我俩跑了几天,好不容易才买到一条杭州产的粉红软缎被面,但“三五”牌座钟却始终未见踪影。现在想想,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两年,国民经济正处于艰难的恢复阶段,市场上一些商品匮乏也是在所难免吧。

我们已失去希望地在老城转悠时,偶然发现了这座钟。那是一家不起眼的钟表店,在众多的杂牌钟表中,摆着一座“三五”牌座钟。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喜出望外。当我们取出结婚证,付完了45元钱,提出想再挑挑钟时,才知只剩下最后一座。营业员看完我们的结婚证后:这证当月有效,再过一天就买不成了。我俩一算,可不,还真有点幸运。
喜庆之日,满座宾朋看到这架座钟,无不交口称赞。我和妻子别提有多高兴。
转眼,十年过去了。“三五”牌座钟早在商店随处可见。而且,各种功能更齐全、更先进的电子钟、石英钟层出不穷。为买一座名牌钟,跑遍全市无觅处的日子早已过去了。现在快结婚的人愁的是名牌彩电和冰箱很难买到。但这同十年前相比,毕竟不是一个意义上的概念了。那时是许多东西无货可供,而眼下,只是一些名牌商品供不应求。尽管都是犯愁,却已有天壤之别。正如电影《列宁在十月》中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1988年11月17日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深圳一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合著报告文学集《托起神剑的丰碑》长篇报告文学《东方辉煌——中国宝安集团成功之谜》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执行副主编《深圳十大文化名片》诗歌、歌词多次获省级文艺创作奖。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