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每次听着这样的歌词,我就禁不住热泪盈眶。战争年代“同志们,跟我来!”,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和平年代更是一个个“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在今年年初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徽发出了非同寻常的光和亮。
2021年1月13日的晚上九点到第二天的凌晨晨三点,在临西四中负责的隔离点,赵松玲、吴秀涛、周庆国、郝忠海这些“党外人士”同以关志波同志为首的党员干部一道为迎接100名从南宫丰翼中学撤离安排在他们负责的隔离点的临西籍学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前期准备工作。
100名同学分别在安排在100个宿舍里,分别是南楼四层楼的四十八个宿舍,北楼三层楼的五十二个宿舍。每个宿舍里都要配备一床垫子、一床褥子、两床被子,枕头、枕巾,牙刷、牙膏、洗脸盆、毛巾肥皂、香皂、便桶、塑料袋、卫生纸和打满热水的暖壶,尤其是每个宿舍还要配备御寒的电暖气。以上所有物资都需要从车上卸下来,一趟趟,一层楼一层楼,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搬进去,妥善安排好。因为物资不是一下子来的,往往刚刚干出了一身汗,湿透了衣服,因暂时停工又变得冰凉。在春寒料峭的深夜里冻的瑟瑟发抖,上嘴唇碰着下嘴唇,牙齿咯吱咯吱地响……还没有喘过气来,又有了新的任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迈着灌了铅般的酸疼的腿脚,吃力地上上下下搬运着上述防疫物资。特别是电暖气,路远无轻担,更何况是实实在在的沉重呢?这场“前哨狙击战”断断续续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每人平均走了28000多步,汗水流在眼里是涩涩的,衣服贴在身上是粘粘的,喉咙是干得冒火,严重透支体力的身躯如被抽空汁水的干菜一样,一阵风就可以刮跑。
紧接着,又开始接收安置这一百名学生:一批批进行安抚疏导,一一进行核酸测试,逐一把他们手写的信息,通过医护人员拍的照片辨别登统到电脑上。按着越详细、越准确越好的原则,拖着又累又冷的身躯,眨着上下眼皮直打架的双眼,有读的、有打字的,又是战斗了两个多小时,1月14日凌晨5点多基本上完工。而年近半百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赵松玲,又主动请缨更正信息,以便完成我县防控中心一再催促的上报信息任务,为此她又忙乎到上午十一点多。
在党组织的感召下,群众老师郝忠海主动承报名当了给上述学生昼夜服务的志愿者,每天一层楼一层楼、一个宿舍一个宿舍、上上下下地给他们送饭,清理包括大小便在内的生活垃圾。此外还要每隔半个小时在各个楼层的楼道里巡逻一次,随时处理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最大限度地给以人文关怀。正是在这种“战斗洗礼”中,觉悟不断提高,从而坚定了“向党员看齐,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就在他志愿服务的第三天,毅然决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
“向党员看齐”再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抗疫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出了党徽的万丈光芒!
就在四中负责的隔离点正常开展工作的当天,以常春强、关志波为首的隔离点负责人,责成本人和周庆国、宋兰菊成立了人文关怀广播站。
广播站除了定时组织学生学习、做眼保健操之外,更主要的是聘请分别以范红和吕雪原为首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讲解古今临西故事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为此广播站根据孩子提供的信息邀请他们的家长分年级建立了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号召家长把孩子要说的话写出来或者说出来,再通过广播站转发给包括他们孩子在内的所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又在这些学生中征集稿件,公开播放,与此同时在群里同频共振。作为广播站的实际负责人我先后撰写了《就疫情问题致被隔离学生》《致被隔离学生家长》《别样撤离别样情》等文章,分别在广播站、微信群、临西在线等媒体上播放或发表,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给了孩子以鼓舞和力量!团支部书记宋兰菊精心策划了广播站每天的流程和每个细节的细化,亲自批改学生及家长来稿,还不断亲自朗读播放,以资深语文老师的朗诵功底和饱满的热情感染了学生及家长,使得广播站蓬荜生辉,魅力无穷!周庆国带头操作给孩子播放每天的新闻联播,使得被隔离学生的夜生活多姿多彩,因为人文关怀他们不再寂寞无助,夜晚不再漫长!
四中负责的隔离点的广播站工作被人民日报电子版公开报道,病疫无情人有情,人文关怀洋溢天地间,把党的政策春风吹过玉门关,给孩子及家长营造了一个“冬天里的春天”。
1月18日学生家长马百学同志给隔离点送来慰问品,隔离点负责人顺便让他代表家长站在隔离线外,给包括他的孩子在内的学生用话筒讲话,有感于此我撰写了题为这首《隔离线内外》的小诗——
一样的新冠肺炎
一样的隔离线
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样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父亲在那隔离线外用喇叭讲话呼喊
儿子在隔离室内挥手致谢难说再见
一样的新冠肺炎
一样的隔离线
一样的众志成城战疫情
一样的万众瞩目隔离点
阳光工作室的心理疏导
演绎了冬天里的春天
一样的新冠肺炎
一样的隔离线
一样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样的热血沸腾激情点燃
环保局的整改方案
送来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一样的新冠肺炎
一样的隔离线
一样的心得体会
一样的感慨万千
被隔离学生的来稿
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在那字里行间
一样的新冠肺炎
一样的隔离线
一样的交流互动
一样的问寒问暖
广播里回放着真情实感
心灵上放大着美好心愿
通过这首小诗,表达了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意志,从而把党的光辉照射到每个人的心坎上,让党徽再次发光发亮!
在四中负责的隔离点最关键的时刻,每天都是半夜醒来。处在隔离点抗疫第一线,考虑了很多很多。1月20日凌晨撰写了一篇题为《梦醒时分最是撩人情》的文章,由网信办的孙福生同志推荐到《河北农民报》上公开发表——
半夜三更,一觉醒来,回味着梦里的情景:那是孩子的缺吃少穿的诉求,那是老人风烛残年的殷殷期盼,那是另一半的挂念,那是疫情防控的如此这番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琢磨着腊八粥的味道,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阖家大团圆,盼望着疫情烟消云散,盼望着早日赶跑令人讨厌的新冠肺炎
村口的隔离线,路上的检查站,大街小巷的巡逻人员,远远近近的隔离点……抱怨着数九寒天,抱怨着亲人相见时难别亦难,抱怨着无休无止的新冠肺炎,抱怨着疫情滋生蔓延
看着孩子的照片,想象着儿女的容颜,看着孩子用过的旧书包,浮现着他们的笑脸。孩子你在隔离室里怎么样,饿不饿,穿的、盖的暖不暖?孩子,我的小心肝!
看着旧家具,想象着老母亲的白发满满。翻箱倒柜寻找着老人家做的衣衫,想象着饱经沧桑的双手,更那千针万线。在那遥远的遥远,在那疫情肆虐的当前,老人家您是否身康体健,老人家您走路是不是还在大声地喘,老人家您是不是不舍得开空调和电暖,老人家您是不是还在热剩饭,一顿饭吃八天!
梦醒时分最是撩人情,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入眠。看着学习强国,看着疫情形势风云变幻。看着室内室外无穷无尽的黑暗,看着天气预报温度好低是寒是暖。
梦醒时分最是撩人情,半夜醒来再也难以安眠。看着人民币兑美元升降曲线,看着各大股市牛市熊市的分析判断。看着特朗普拜登的夺利争权,看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版……疫情席卷全球,东方大国牢牢控制,世界经济低迷,中国一花独秀到处都是九九艳阳天!
梦醒时分最是撩人情……
四中党支部领导全体教职工在负责隔离点工作期间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主题教育精神。大家用全部身家性命擦亮了党徽,身体力行的高歌着《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2021年3月9日早晨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江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