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电影文学剧本《长寿村探秘》(纪实风格)连载之二 ‖ 编剧:梁福林(河南安阳)

微电影文学剧本
长 寿 村 探 秘(纪实风格)连载之二
●编剧: 梁福林(河南安阳)

主 题 歌
这不是天方夜谭
故事有根有源
就在广西巴马
长寿县里长寿川
一百岁的儿子
手拉爹娘去游山
一百二十岁的爹娘
都把眉笑弯
九十岁的孙媳妇
还给奶奶做鞋穿
你问奶奶有多大
嗨!今年整整一百三
七世同堂大团圆
一家人三百也数不完
哪位朋友有疑团
走,请跟我亲自去看看
看看会让你
多活二十年

微电影文字剧本
长寿村探秘(纪实风格)之二
●编剧:作家/梁福林(河南安阳)

2,长寿川文化广场,日(外)
舞台上正在表演节目。
刷着《长寿健康报》红字的白色小轿车停在广场一角。三位记者悄悄下来。男记者打开录相机,调好焦距,开始录相。
两位女记者坐在长椅上,和许多群众一起观看。
舞台上,一位鹤发童颜、白须盈尺的老人正在表演红缨枪术。只见他时而向前扎,时而向后扎,时而腾跃扎,时而后翻扎。枪术高超,令人叫绝。
人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八名英武学员,挺枪跃上舞台,一齐向老人扎去。老人把红缨枪舞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八位学员无法靠前,步步后退。突然,老人使出绝招,前后左右快速一扫,八位学员同时摔个屁股蹲儿。只好恭恭敬敬地跪下来,甘拜下风。
老人捋着长须放声大笑:
哈哈……孩子们,嫩着哩!好好练吧!
八位学员站起来,弯腰抱拳:
是!谨遵老师爷爷教诲!
观众中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
老英雄今年一百零八岁了,孙子在部队当副司令哩!抗日战争时,他曾一次用这杆红缨枪扎死三个抢捉老百姓母鸡的日本鬼子呢!

另一位老太大接着说:
淮海战役时,他还和战友们一起,活捉过国民党将军黄伯韬哩!他的功劳牌子有十几个,都藏起来不让人看!
这时,老人和他的弟子们从舞台上跳下来。
人们一齐向老人行注目礼。
在大榕树下做鞋的两位老太太,登上舞台,表演剑术。随着音乐节奏,时而缓,时而急,时而靠背舞,时而对面舞,时而互袭击。腾挪飞跃,技艺精妙。完全看不出她们已年近九旬。
两位老太太的精彩表演,又赢来一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第三个节目是微型生活情景剧。一家六代人,按长幼辈分坐在条凳上,分别为自己的上辈人按揉肩膀。随着温馨、舒缓的音乐,这幅静谧无声的人间大孝图深深打动每个人的心灵。
按摩结束,一家六代按顺序站起来,齐声高唱:
传统美德代代传哟
一个孝字传万年哟
老爱幼哟幼敬老
天伦之乐哟比蜜甜
比呀比蜜甜
在中间休息时,两位女记者抓住时机,上前采访。

男记者肩扛着录相机跟着录相。
女记者甲问银须老人:
太爷爷,您好!您的枪术好棒哦!请问,这杆枪传了几代了?
老人捋须大笑:
哈哈……传到我这一代,整整八代。我下面已有五代玄孙,传给他就十三代了!
两位女记者惊呼:
哇噻!这杆红樱枪真是传家宝哦!请问,您现在每天都练吗?
老人得意地捋须大笑:
哈哈……每天凌晨四点到五点,准时演练。我从8岁开始,整整练它一百年了!不是说大话,十个小伙子也不是我的对手!

两位女记者一齐为老人鼓掌。
女记者甲接着问:
老人家,您都108岁了,身体还这么棒!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想了想说:
一个字,忙!
女记者乙迷惑不解:
忙?忙怎么能是长寿秘诀呢?
老人解释说:
我家穷,从三四岁就开始干活,一百多年了。我除了吃饭,睡觉,很少坐下来。战争年代就不说了。退伍回乡后,当多年村干部,忙完公事忙私事,忙完地里忙家里。除了黎明练枪术,每晚临睡前,我还练一小时书法呢!有两幅大字还在县文联展览室墙上挂着呢!

两位记者点点头:
哇噻!不愧为老英雄!您休息会儿吧!
老人自豪地:
我把108当成18,越忙身体越棒!争取话到2035年,看咱中国雄居天下第一!
两位女记者摆摆手,又去采访刚才表演按摩那一家六代人。
女记者甲问老长辈:
太奶奶好!您家六世同堂吗?

太奶奶张嘴笑着:
七世了!七代小孙孙才会走路!
女记者乙:
太奶奶,你真福广寿高哇!您今年126岁了?请问,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太奶奶看着百岁儿媳,儿媳替她说:
俺婆母娘和我一样,就一个乐字!一天到晚笑呵呵,从不发愁把泪落!一大家子六十多口人,晚辈像神仙一样敬俺长辈,还有啥不知足哩?上年,俺全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呢!

乡亲们都竖起大拇指。
两位女记者同时惊呼:
哇噻!
两位在榕树下做鞋、刚才在台上表演剑术的老大太走近记者,轻轻唱起来:
俺唱那个二来哟谁呀谁对二?
猜一猜长寿全靠哟哪俩字儿?
你唱那个二来哟俺呀么俺对二,
长寿全靠哟忙乐那俩字儿……
两位记者一齐鼓掌……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