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飞龙在天》
文·图/王启成
飞龙在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帝王在位。原出自于《周易》乾卦第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至尊由此出。
《周易》取象立言,是静思;书法取象造字并依境塑形,是动作。两者起点相同,共同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立象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古人用它联通了神与人、道与言,从而开创了文明。用现代语言说,象是人的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鉴于此,中国文化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归属,中国书法被认为是艺术的至尊源泉。
过去说“书法是艺术”,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和认识以后,现在改说“艺术是书法”,这就是说书法是其它一切艺术的立法者。
真正的书法要求深厚的功力,具有无穷变化,比如这套特色作品:主体一笔龙字功力深厚,有昂首挺胸、立地飞天的英武之象,龙角、龙嘴、龙眼十分清晰,龙尾空角处盖“艺林瑰宝”押角章;如果单写这么一个龙字,会被别人攻击为“江湖书法”,因为江湖上没有功力的的“一笔烂龙”确实很多,于是配上功力深厚的行书自作诗:
搅海翻天定浮沉,
神州处处拜图腾。
帝王借威常自比,
一统天下歌声声。
进一步,配上功力深厚的隶书自作联:
威加四海乾坤倒
惠布八方老幼欢
之所以选隶书,就是突出该龙既是“威龙”更是“惠龙”,绝不是令人恐惧的“恶龙”。
二月二龙抬头日,见此作者大吉。
♦注:《飞龙在天》,王启成特色书法作品,四尺整纸幅面。


龍翔九天,护卫东方。
——雷神·衞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