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冶长篇第五
朋友们好!欢迎再次来到《论语通俗解读》讲堂。
《论语》前四篇从学问之道、为政之道、礼的精神以及仁的本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孔子仁学的基本精神,可以说是仁学的纲领。本篇以及下一篇的《雍也第六》则是通过孔子对其弟子及当时和此前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公众人物”的道德学问的评价,讲述仁学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从“用”的角度启发教育弟子探讨仁德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对话和讨论的气氛很浓,突出的表现出了孔子因人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本篇共计28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孔子对其十二名弟子道德品行的评价,中间是对十二名在当时颇有影响的“公众人物”的评价。此两部分集中反映了孔子以德看人、以德选人的主张。其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等名句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最后三章点题,进一步强调了君子修身对践行仁道,担当社会大任的重要。
这一篇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两则孔子选女婿的故事。
公冶长:身陷牢狱非其罪
【原文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这一章讲的是孔子为自己的女儿选女婿的故事。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缧绁:音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这一章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在评论公冶长时说:“(这样的人)是可以把女儿嫁给他的——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公冶长。
关于公冶长,史料极少,只知道他生活在前519年至前470年,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时齐国人,(亦说是鲁国人)。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为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深为孔子赏识,选为女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

相传公冶长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惹来一场官司而坐了牢。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公冶长家贫,但他懂得鸟语,闲暇时经常和很多的鸟聊天。一天院子里飞来一只乌鸦,乌鸦一飞到院中就急急地叫道:“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大绵羊,你吃肉来我吃肠。” 公冶长一听就三步并两步跑到南山脚下,一看果然路边躺着一只大肥绵羊,似乎是被什么人射死的,但射死它的人似乎没有找到它。于是,公冶长就兴高彩烈地把大肥绵羊拖回了家,一家人大吃大喝一顿,一高兴就把乌鸦的话给忘了,竟然把肠子给埋了。
乌鸦生气了。过了一段时间,它又飞到公冶长家的院子里,急急地叫道:“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死了个大绵羊,你吃肉来我吃肠。” 公冶长二话没说就往南山跑,离很远就看到南山脚下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很多人。他生怕别人把绵羊拖走,就一边跑一边喊:“别乱动,那是我的,那是我的。” 人们一听,纷纷给他让了一条路,公冶长挤进去一看就傻眼了,原来地上躺着一个“路倒”(路倒就是死尸,冻死或饿死的人) 。这时县官发话了,既然公冶长自己承认是他弄死的,来吧,把他带回县衙,严刑侍候。公冶长一路喊冤。县官问你有何冤枉?公冶长说,这全都是乌鸦害的。公冶长就把自己懂得鸟语,及乌鸦如何通风报信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其实县官早就听人讲公冶长能听懂鸟语,也半信半疑。今天听公冶长自己这么说,就吩咐手下人,去爬梯子,把檐下的燕窝中的小燕子抓出两只来锁在县衙公堂上的一张桌子的抽斗里。这时母燕子回来,见不到小燕子很着急。一听,原来在县衙大堂上的一张桌子里传来小燕子的啾啾叫声。母燕子急了,飞到大堂上,冲着县官一阵啁啾(zhoujiu)。县官问公冶长,你说吧,这母燕子在说什么呢?公冶长说:“燕子妈妈说:‘何冤何仇,为何把我孩锁在抽斗?何冤何仇,为何把我孩锁在抽斗?’”县官一听也在理,于是就把公冶长给放了。

这个传说或许只是想说明公冶长坐牢是受人诬陷而已,并没有给我们说明其坐牢的真正原因以及其道德学问的修养程度。我们知道,从一般意义上讲,坐牢,无非是两种情形,一种是不服从当政者的统治,故意破坏其统治秩序而“犯上作乱”,受到当政者的惩罚;另一种就是因为损害他人权益或者违背人伦道德等等统治者所主张的社会公德而违反了国家的法令受到惩罚,两种情形从道义上讲都是“不光彩”的,更何况孔子是极力主张维护统治秩序和人伦道德秩序,视犯上作乱为大逆不道行为的。但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认为公冶长坐牢是“不光彩”的,进而否定其德行,相反,却说是“非其罪也”,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尚在牢狱里的公冶长,足以看出,孔子对这个人仁德的肯定,并且认为公冶长这样的人是能够托付终身的君子!
但是,问题来了,那就是:这样一个有仁德的人,却坐了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时政治昏暗、吏治不清、民风不淳,因此才会发生“君子坐牢”这样黑白颠倒的事情!这是谁的罪过呢?很显然,这里反映出了孔子对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不满——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孔子的嫁女行为,一方面是对公冶长个人道德学问的肯定,对其遭诬陷的同情,另一方面是对当政者的不满和抗议。
孔子以德论人,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公冶长做女婿。那么,有德的人在现实中究竟是怎样的呢?下一讲,我们看孔子为自己的侄女选女婿的标准就会有启发。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关注支持,谬误之处,欢迎批评纠正,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商榷!再会!
作者介绍: 史永峰,笔名冷梦良,职业警察。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讲师团讲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著作《论语通俗解读》及杂文集《阿Q重返人间》。 《论语通俗解读》是史永峰先生呕十年之力撰写的一部集学术性丶文学性于一体,兼有一定史学价值的学术著作,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精装和平装两种。 该书突破了传统以来对《论语》一章一条孤立注解阐释的桎梏,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和仁道学说,又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春秋社会变革时期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其散文化的文字语言风格,使篇篇解读中心思想明确、结构严谨、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朴实,受到了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并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己被国家图书馆丶北京大学丶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丶长安大学丶宁波大学等图书馆和高校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