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文学剧本
长寿村探秘(纪实风格)连载之三
●编剧:梁福林(河南安阳)

主 题 歌
这不是天方夜谭
故事有根有源
就在广西巴马
长寿县里长寿川
一百岁的儿子
手拉爹娘去游山
一百二十岁的爹娘
都把眉笑弯
九十岁的孙媳妇
还给奶奶做鞋穿
你问奶奶有多大
嗨!今年整整一百三
七世同堂大团圆
一家人三百也数不完
哪位朋友有疑团
走,请跟我亲自去看看
看看会让你
多活二十年

微电影文学剧本
长寿村探秘(纪实风格)之三
●编剧:梁福林(河南安阳)

3,长寿川第三寿星赵太奶奶家,早饭前和早饭时。(外,内)
《健康长寿报》白色采访车停在古色古香的大门外一侧。
手持录音话筒的两位女记者和肩扛录相机的男记者,在榕树下做鞋的两位年近九旬太太引领下,走进她们家的院子。
三人先被领到院子左侧的小菜园里。只见一畦畦长势旺盛、鲜嫩翠绿的蒲公英,正在微风中点头致意,好像欢迎远方的来客。

男记者开始录相。
女记者甲惊呼:
哇噻!你们村家家都种蒲公英吗?这种野菜还用种吗?
太太甲笑着说:
野生的难免污染,现在人们都喜欢用除草剂,那东西侵蚀了野菜,吃着就不放心了!为了放心,家家都种两种野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百分百无公害绿色食品。后院还种着马齿菜。两种野菜,边采边出芽,一茬接一茬,差不多够俺全家长年吃。俺村靠这两位保镖,几百年没一人得癌症,也没一人得心脑血管病呢!可把医生的财路断了呀!

太太乙接着哼起歌谣:
蒲公英,马齿菜,
清热解毒又防癌。
健康门上两卫士,
活过百岁登舞台!
女记者乙羡慕地:
想不到这两种野菜是保护健康长寿的两大功臣!能让我们买点带回去吗?
太太甲大笑说:
哈哈……你们城里人总说买,你们钱多得花不完吗?我们分文不要!村集体大棚里专门种几十亩蒲公英和马齿菜,回去时顺便带些走!别说你们记者,连游客们都可带走一点儿尝尝鲜儿呢!

一会儿,三位记者又被两位太太领到后院参观马齿苋。
两位女记者各掐几片马齿苋嫩叶放进嘴里尝尝,又连忙吐掉。
女记者甲说:
什么味道呀?这么难吃!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咱们的毛主席还和全国人民一样,吃了三个月马齿苋呢!怎么吃得下去呀?
女记者乙也说:
反正我是吃不下去!
太太甲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野菜哪能生吃呀?等会儿吃饭时,让你们尝尝俺们做的蒲公英和马齿菜,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两位记者一齐说:
两位奶奶,拜您为师,教教我们怎么做才好吃呀?
两位太太一齐说:
走,吃饭去!坐到饭桌旁,边吃边说。用不了五分钟,包教包会,不收学费!
三位记者齐声大笑。
笑声引出他们全家几十口人,大家分男女站在两边,一齐拍手夹道欢迎。
在两位太太和几位百岁以上老人引领下,三位记者穿过夹道欢迎的两列纵队,走进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巨大餐厅。

几位高寿老人把三位记者领到最里边的上席餐桌,分宾主落坐。
接着,餐厅内几个餐桌旁,按辈份依次坐好五十岁以上的男女和少男少女、幼男幼女。
几位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女双手端着木质托盘,有的端菜和馍,有的端红薯米饭。依照顺序,很快上齐。
晚辈人一齐站起来,面向百岁以上老寿星,齐声祝愿:
祝敬爱的寿星高辈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几位老寿星都高兴地站起来,向晚辈点头说:
谢谢,谢谢。

寿命最高的128岁老太奶奶笑着下令:
开饭!
人们开始文明用餐,无一人喧哗,更无一人争馍抢菜。
109岁且老当益壮的太爷爷把一盘炒得烂熟的菜让给母亲:
娘,您牙不行,吃这个!
128岁的老太奶奶笑着点点头:
我还要再见一辈人才走哩!
109岁儿子和108岁儿媳一齐说:
娘,再见一辈儿人也不能走!

老太奶奶笑成一朵花:
行!赖在咱这幸福大家庭,一直不走了!
大家一齐拍手。
静下来后,两位领记者来的太太问三位记者:
这两个菜好吃吧?
三位记者吃得津津有味:
好吃,真好吃!想不到这蒲公英和马齿苋这么好吃!

把太太甲笑着说:
你们不是想知道怎么做吗?非常简单!
三位记者停下筷子,洗耳恭听。
太太甲接着娓娓道来:
先说蒲公英。把老叶去掉后,用凉水洗三遍,完全干净后,再泡半小时,去去苦味。然后切成小段,放进水锅里煮熟,捞出来放在盆里,用香油炸花椒与盐水蒜汁倒入菜里,搅匀即可!

三位记者点点头:
这么简单?我们学会了!马齿苋呢?
太太乙说:
做法跟蒲公英就有一点不同,洗净后不用在水里泡。水煮或面蒸都行,熟了后用香油炸花椒和盐水蒜计调匀,可好吃呢!听说广州大饭店,一盘马齿苋或蒲公英,都卖三十块钱呢!

三位记者连连点头。
两位太太又情不自禁地哼唱歌谣:
俺唱那个三来哟谁呀谁对三,
哪俩宝物能保呀保咱闯过百岁关?
你说那个三来哟俺呀俺对三,
蒲公英马齿菜保呀保咱都过百岁关!
众人一齐热烈鼓掌……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