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即墨故城遗址(组诗)
文ll孙爱玲
墨水河轻缓地流着
带走了
青砖素瓦几千年荣宠
灵狐出没的幽洞,故事里的即墨故城
迎送着天南地北膜拜的人们
依是这方山水
依是这样情有独钟
即墨故城,――胶东故国几千年繁华的一梦
大写意的石狮
黄土下的英魂
闪电投奔,云霞顾盼
夜莺唱了几千年
即墨故城没落了
残存的土垣上点点野花
王的大殿上
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和庄稼
即墨故城走近了
几千年情感萌芽
有谁还在雨夜里不寐
听雨滴娓娓诉说这古老的情话

在六曲山
一朵秋云在王城鬓边挑逗
自此,我情感页码翻阅至王的年代
尊贵的王已经沉沉入睡
在他生前身后终不缺美人、宝物
而现实中他的周边只有几处盗墓贼留下的痕迹
荒草荆棘,野花点点
不远处,不高不矮的山峰与王的脊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唯不同的是,
那几处正在抢救性地发掘,也叫考古
或许不久的将来
王也会有此遭际
秋风掀动群山围幔
一行诗人过来采风,诗人像山野里自由烂漫的野花
他们攀上王的脊背留影
听向导讲述王的威仪,王城的雄伟,其间或有添加部分
他们晾晒创作的诗篇
或激昂
或绵软
或像一把利剑,刺穿秋风
一朵云上升到揪心高度,含泪落下来
我只能写下薄如蝉翼的文字

红高粱,土路和诗人
在古岘,土路旁一株随风摇曳的红高粱胸怀
可以容纳上万个诗人写下的诗
这并不夸张
这是这片土地上最真诚,最质朴,最厚重
属于红高粱迎接嘉宾的礼仪
天地之辽阔
没有什么可以抵挡红高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诗人的采风车驶过来
诗人隔着车窗玻璃对摇摇晃晃的红高粱指指点点
诗人和诗友们谈论时下种植红高粱究竟有多大价值
当然也抱怨采风路线颠簸难行
其实,诗人忽略了
这株红高粱原本就与这片有着厚重历史印记的土地血脉相通,体温相同

作者简介:孙爱玲, 女 ,青岛平度市秦皇河畔一普通农妇,青岛春泥诗社社员,喜欢慢一拍的乡间生活。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草根诗人诗选,山东文学,今日平度副刊,半岛都市报,文化平度,新韵,天柱文学,墨水古韵及多个网络微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