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北京”文物古迹探秘
从小到大,不知来来往往到韩城古城无数次,但真正对古城的文物古迹只是一知半解。2021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五),在闲暇之余,我再一次行走在素有“小北京”之称的明清一条街、青石条铺设的古城街道,游览了《九郎庙》、《东北营庙》,观看了春节期间的“状元回府”民间表演,大开眼界,收获不浅。对韩城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了深刻的了解。

九 郎 庙
说起九郎庙,俗称“救郎庙”,这里有春秋时期脍炙人口程救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庙里供奉的是奕应候赵武、忠智候公孙杵臼、成信候程婴的塑像。进入庙里,资料介绍介绍:九郎庙始建于宋元年(1078——1085年)元德八年,(1304年)重修,明、清朝代均有修茸,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该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沿轴线依次为前殿、献殿(今已不存)、奕应候大殿祀奉赵文子(赵武)。轴线东侧另有孙真祠,祀奉为孙思邈,正阳洞祀奉为吕洞宾及三圣庙献殿。寝殿祀奉为关圣大帝、火神、财神,名曰三圣殿。
在宋元丰年,九郎庙很受人们信奉崇拜,至今香火不断。特别是每年高考前后,来此烧香拜佛还愿的人络绎不绝。从香客眼神中,可以看出古庙的灵验。

据民间传说,赵子文死后被封神,居住在距几百里之外的九龙山,主管农桑,灵应筹雨,素来灵验。清朝咸丰年间(1857年),韩城大旱,风雨不时,百姓眼看颗粒无收,便自发到县衙庙请求县太爷一同前往九郎庙虔诚祭拜,大做法会,奉神祈雨。当晚五更复雨,次日韩城境里得雨三日。为感念弈应候赵子文之功德,县衙将县东关集市畜税原始收入按月“布施诸庙”,不忘弈应祷雨之功,广建庙宇,赵子文逐渐成为韩城百姓心中的神。
九郎庙流传着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的晋景公时期(公元前598年),上卿赵盾死了,儿子赵朔承袭爵位。赵朔的夫人是成公的姐姐,就是赵武(孤儿)的母亲。

景公三年,掌管刑狱的司寇屠岸贾作乱,翻出历史旧账,诬害赵家,擅自带诸将攻击赵氏,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等全家300余口人。当时赵朔的夫人身怀有孕,跑到景公的宫中躲避,后生一男孩,取名赵武。屠岸贾知道后前往搜查,赵朔妻子急中生智,将婴儿藏于裤裆,逃过一劫。为了保住赵氏血脉,赵朔生前好友程婴、公孙杵臼商量藏救孤儿之事,将来为赵家血耻平冤。他们将赵氏婴儿调换成程婴之子后,让程婴状告公孙杵臼藏婴之罪,后被屠岸贾把公孙杵及赵婴儿子错杀。程婴含恨抱走赵武,出逃夏阳梁山(韩 城)故里,将孤儿藏于韩山之中,怃养成人。
十五年后,晋景公知道详情后,立即与韩厥商议,接回孤儿,藏在宫中。后来赵景公让赵武与众将一起攻打屠岸贾,一举将其消灭,把赵氏原有田邑归还赵武。赵武20岁后行了冠礼,程婴告别诸大夫,大功告成,便自杀身亡。赵武为报答程婴的大恩大德,服丧三年,将程婴、公孙杵臼安葬与今韩城高门原堡安村东南原上,并专供祭祀田邑,每年春秋按时祭奠。赵武死后,与程婴、公孙杵臼葬在一起,这就是至今留传的“三义墓”。为了纪念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后人修建此庙保留至今。

被封为诚信候的程婴,还担负着崇高的医德,驱除病魔,保护着百姓的身体安康;忠智候公孙杵赋予了武财神之说,驱除邪恶,保护百姓日子蒸蒸日上。直至今日,来此烧香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表达了人们教育好子孙后代,继承弘扬正气、抵御邪恶的民族气节。
我们来到庙后,这里有“吉星高照”的门眉,精雕细刻的柱基石、石狮;有上世纪使用过的石槽、石碾、石磨、门墩、栓马桩等历史文物古迹;有过去结婚时墨画“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的土布门帘……特别是一幅福竹梅中堂“梅是几生修得到,竹真一日不能无。”、“道德神俾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集庆钟祥。”等对联,充分表达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北 营 庙
2021年元旦,听说古城北营庙有书画展等文化活动,我慕名前往。北营庙位于古城北街西侧,山门临街。资料介绍:此庙建筑保留元代风格,始建于元代至大二年间(1309年),占地2460平方米,为城内陈、程、高、张四大户修建,主祀关帝庙宇,由关王祠、孙真人祠、西道院组成。现存古代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戏楼,后殿西侧还有一座殿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里有《历代名医之图》碑一通,记载了从三皇五帝到宋金时代的历代名医。

庙院南侧有戏楼一幢,这是古城仅存的两个戏楼之一。戏楼面对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分心式、四椽栿。转角斗拱五步作出双抄,斗拱间前饰木山,背封面有绘画,平枋下各饰以垂花。浮雕以亭阁桥梁、仙人骑兽、香鼎宝器、风云飞天等组成。戏台两边分别有“相入、将出”屏风。两侧山墙上斗拱间用砖封面有各种绘画。戏楼上的整个装饰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庙里供奉的“孙真人祠”敬献的是药王孙思邈,是著名的唐代医学家,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深有研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书籍,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庙宇我和看见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画,特别是展出的韩城当代画家绘画的百米长卷《《韩原风景美如画》,将韩城的山山水水涂于笔端,表达了作者热爱韩城、赞美韩城的美好心愿。殿里收存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瓷器大盘上绘制的《百子图》,有的弹琴写字、提笔作画;有的口吹唢呐,嬉戏玩耍、围桌取闹;有的桥上观景、花亭聚会……孩童无虑的各种姿势形态可鞠,栩栩如生;还有中国的四大美人(杨贵妃、王昭君、貂蝉、西施)的彩色画像,形态细腻,以假乱真,显示出沉鱼落雁的美人之容貌,观后令人赞不绝口。

闯王行宫
在古城箔子巷以北约二十米的南大街西,有一处闯王行宫。资料介绍:明末甲申年(1644年),春节刚过,闯王李自成由西安率义军北上,直捣幽燕。途经韩城,曾在此处驻扎,并在古城西门额“梁奕西襟”旁刻下了“大顺永昌元年”字样。为了纪念李自成义军,后人将九间厅称为“闯王行宫”。

李自成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事业却永远留在了韩城人民的心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纪念意义。1961年,著名戏剧家田汉来此参观后,欣然命笔,赎诗一首:“食壶浆迎闯王,义军从此渡河梁;英雄事业半尘土,犹有行宫壮夏阳。”以作留念。参观后令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自古英雄多壮志,前赴后继勇向前。

韩城古城还有屋檐相接、蓝砖青瓦、明清风貌、古色古香的思合院;有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棋盘密布、曲径通幽的大街小巷;有清朝状元王杰、天官旧址卫先范、清朝山东泰安府按察使吉灿升等历史名人故居;有双塔寨堡、五寨环绕、城墙城门……具有中国东方文化的代表、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