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成哥分享
北宋宰相冯京能入诗的物、事点滴

冯京生于咸宁的潜山脚下,读书于潜山寺,三十卷文稿提名为《潜山文集》可见其潜山情结。
冯京自乡举,礼闱以至延对皆第一。皇祐元年(1049)三月,宋仁宗钦赐状元及第于崇政殿,并敕建三元牌坊于咸宁故里,以资旌扬。
现在保存的冯京的名胜遗址有“金莲池”、”冯京读书台”、“三元桥”、“三元楼”、“三元书院”、“名宦祠”“乡贤祠”、“三元庙”、 “冯京墓”、借以弘扬咸宁历史文化,激励后人。
咸宁市政府为纪念冯京,修建有“青龙山公园”、山顶矗立冯京2米多高的石像一尊、并在园内新建有“三元阁”一处。
以咸宁本土作业顾明德执笔,咸宁地方办公室和市档案局和编有《北宋副宰相——冯京》一书。
冯京传世佳话:“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儒”。
在科举取士的1300年间,连中三元的只有13人,这13人中有12人都是间隔性的中三元,唯独冯京是在一年时间里,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
冯京的曾祖父冯碧,烧炭于天门山,死于山上,家人下山为其买棺营葬,待回到山上时,蚂蚁已集土封尸成墓。冯京官至参知政事后,号其山曰“天门拜相山”又名“状元山”。
谱载:冯京出生的那个夜里,所有咸宁人都做了同样的梦:一队衣着华丽的仙女,擎着黄罗伞和旗幡,手捧香炉,仙香缥缈,仙姬们吹奏着人间不曾几度闻的仙乐,自天而降,来到冯家,奉旨宣读,言冯家累世仁德,理宜褒扬,今奉玉旨送状元给冯家,以振民风。言毕,众仙升空远去。人们醒后微闻馨香。翌日,冯京降世,传其为文曲星降世。
清代进士,乾项年间咸宁知县陈涣世《题潜山寺》: 我过潜山寺,登堂拜昔贤。科名魁两宋,道貌肃千年。古柏亭亭立,温泉曲曲漩。闲寻读书处、石上满寒烟。
冯京落魄游余杭题寺庙墙壁诗:韩信栖迟项羽穷,手提长剑喝西风。可怜四海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当时的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的张尧佐持势逼冯京娶其女儿为妻,冯京以“老母尝议王氏矣”以推之。张尧佐心有不甘,言此婚乃皇上之意,并许婚成赠黄金五百两,冯京答道“我婚绝矣,奈何屈我以势,我头可截,婚终不可易。”
绍圣元年岁次甲戌(1093)四月三日,早起理佛后,在书房座椅而终,人谓神招而去。享年74岁。宋哲宗赐冯京龙脑水银殓,罢朝三日,亲临冯府祭奠冯京,赠司徒,谥文简,官其孙四人。
湖北阳新有冯京墓、三元阁。广西宣州有冯京墓、天门拜相山、三元祠。广西藤县有三元坊,三元书院、冯京墓。河南密县有冯京墓、湖北咸宁有三元桥、三元坊、三元楼、三元阁、读书台、潜山寺、三元寺, 三元书院,相山书院。大冶有三元阁。

诗赞
东皋怀古 清·蔡发仁
有宋文臣迹尚新,
东皋山势拟嶙峋。
能襄枢密真名士,
不弃糟糠即古人。
相岭云浓曾作雨,
书台月好漫封尘。
芳规近取莲池畔,
青草年年一样春。
相山怀古清·佘希圣
年年衰草夕阳红,
钟鼎文章一色空。
弹指人间称异代,
举头怀抱逼高崆。
丈夫龙变骤如雨,
山面云衔会有风。
击剑遗声台畔古,
不堪夜月怅城东。
相岭 清·陈舆本
云本无心者,闲从相岭堆。将行犹似住,欲去又旋来。带雨迷红树,随烟锁绿苔。冯公遗迹在,登眺亦悠哉。
书台怀古刘 骏
宋室传文简,名贤掇大魁。潜山垂矩范,枢院擢鸿才。不附青苗议,半清赤县灾。我行经相岭,月色满书台。
书台月色清·何廷韬
由来胜迹首书台,
玉露遥承玉鉴开。
当世文章连岱岳,
至今星斗列科才。
经筵灿若冰为案,
草阁光浮翠满莱。
应作元灯分桂影,
夜随藜照共相猜。
书台月清·李元楷
银汉无声籁悄然,
读书台上月娟娟。
波侵玉藻香含洁,
彩彻金莲气欲鲜。
自是冰操辉百代,
岂徒桂影耀中天。
漏深犹觉光无限,
散入平湖白满川。
读书台 清·郑邦遇
散步书台人亦仙,
中宵静对碧轮圆。
文章气吐山河晓,
事业荣争星斗悬、
影拂苔阴笼雪案,
光摇石砌逼经签,
当年阁上藜光迥,
应作元灯共月传。
书台 孙可仪
相传胜地有名人,
遗此台空谁是邻。
白月山头堪倚玉,
青灯影落心如银。
环城碧草烟云合,
遍野荒郊景色堙。
执政自同金石永,
何嫌夜月羡寒燎。
游读书台 伍兆霖
宋室三元第一名,
当年学业冠群英。
登基欲接书声朗,
醉月凭看夜景清。
彩照文帝风已渺,
砖留基址字犹明。
高山仰止人何在,
但见当头一镜横。
凤凰山 李凤翔
地势腾空若凤凰,
凭高俯瞰藐层冈。
书台晓月舒翎翮,
潜洞丹砂点翠妆。
灵蔫不随河雁洛,
翙鸾岂共越鸡翔。
山川本为明王媚,
应使嘉名列职方。
三元坊 伍兆霖
三魁天下第一,
独压城东无双。
久与相山并峙,
长依圣庙同庞。
赞冯京/立国
文简功名现神州
潜山文著领风流
四朝开济声名远
三元魁首封相侯
生平常怀天下事
家国情怀永世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