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
《 苦柏斋艺话》十三
罗伟雄
老子李耳,周末楚之守藏史,掌管宗庙,沟通人神,沾溉圣哲,上承三代无名高士之雅韵,下启秦汉魏晋隋唐五代之风流。相传孔丘曾从其游,而公之先世昭穆则不可考,神龙夭矫,莫踪其迹,诚千古逸士也。 吾华有俚语曰:“老子天下第一”。追根溯源,或本于是。盖上古文献可资征引考证者,亿不存一;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过耳食之谈。 篝火狐鸣,庄稼人可传百世;谈狐说鬼,村学士亦足千秋。毛韶山之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可为注脚。西哲尼采曰:“谁終将声闻世界,谁必将如云漂泊”――天道忌盈,才人数奇,古今同慨!道圣老子李耳,或竟如殷商大贤傅说出身微末,亦未可知耶。
公元前后,发軔于近邻梵国之佛教东渐,方外巨擘,丛林龙象亦指不胜屈。“大肚能容,容古今难容之物;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殿前此联流布人口,入眼夺心,殊非幸致。
大道至简。昔圣先贤,出言惟谨,语不凿空,是以光华难掩;今人喜逞口舌之利,荒诞放纵,伧俗鄙吝,一如市声喧嚣,几欲败德丧志也。 近人林语堂先生云:“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真正解人。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
面对经典,许多未入门者不为所动,甚或认为不及小孩,何也?不入经典之门,未知道的存在,也许觉得那些痴迷者可笑。羲献颜柳,均为得道者,因而创造出不朽的经典。只有深入经典,窥其堂奥,解其实质,方可开启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功成弗居》。世人皆知何为妍,故知其媸;世人皆知何为善,故知其恶。此乃事物发展变化之必然规律,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两个方面,人的一生经历过一些不幸或挫折,方能品出幸福和成功的滋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能生一,生阴阳变化万物,书法的计白当黑,阴阳交替变化相生,无处不体现矛盾的双方,懂得守黑就知道留白的重要,通晓了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就知道浅条的虚实相生。 “知常曰明。”能识知常谓之贤明。“功成事遂。”事情自然圆满成功。“孔德之容。”有大德之人能够处谦卑而无所不容。“唯道是存。”跟随大道。“希言自然。”少说话,少发令,特别是废话假话,方合自然规律。“上德如谷”崇高的道德如山谷。“上善若水。”最高层次的善就象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为学日益。”追求学问的人学问会日增。“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我们不去占有,才不会失去。对事物的某一方偏爱而拥有,反而会失去诸多美好的事物。
书法的风格流派纷呈,雄强纤巧,遒丽潇洒各有千秋,纷呈于大道之中,人们不去偏颇其一,才不会失去自然之道。
老子学说以权谋为主,权谋在制敌治人。庄子学说以智慧为主,智慧在全身远祸。把经验和感受变为哲学,老子以无为求有为,庄子以无为求无为。 庄子妻亡箕踞而坐,鼓盆而歌,惠子见了问其故,庄子说:她死了就不要大吵大闹去打扰她,人本来就无,何不歌唱一曲送她,让她安息?真是情到深处人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