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丁光明老师在兰州生活了40多年,已深深地融入了甘肃,融入了兰州。他关注这个城市的发展,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用诗一样的语言,借用朋友圈的信息,记录生活,写出感动。
丁光明老师的“小诗”文,文笔清新灵动,亦庄亦谐。或灵巧,或庄重;或点评,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传播正能量,抒发真感情。
读光明日记,可以帮助城市忙碌的人们,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获得一些信息,品尝“心灵鸡汤”,热爱美好生活,享受多彩人生。
本栏目将不定期推出《光明日记》,以飨读者。
《光明日记》的图片及扩号里的部分文字,借用网络,请谅解。
光明日记‖牛肉面礼赞

(一)
闻香下马牛肉面,
誉满天下写新篇。
涛涛黄河穿城过,
金城兰州美名传。
(兰州牛肉面,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人一般称之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面”之意。
一座城市饮食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几辈人味蕾的传承,地方美食的完善则依赖于手艺人的不断努力。兰州牛肉面和黄河一起融入了兰州人的生活中。)
2019.11.
(二)
再发《头汤面》,
"疫"后解解馋。
"牛大"天天有,
今天格外"鲜"。
(二年前写了个随笔《头汤面》,好多朋友读过。读者传媒《老年博览》,兰州晨报做了刊载,小"热"了一把。
"加了蓬灰的面则比较松软,容易入味。当面和汤相遇的时候,就会像一对久别的恋人相拥在一起,融和了彼此的信息,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浓烈而醇厚,香甜而持久。即使彼此分离,都还保留了对方的味道,如醉如痴,留连忘返。" 还有点"浪漫"。疫情封闭了三十天,想"牛大"了,解个馋)
2020.3.

(三)
百年兰州牛肉面,打出‘’科研‘’组合拳。
兰州交大孔德军,成果转化写新篇。
(兰州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信息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孔德军博士,将他承担的兰州市社会哲学科学重点项目《兰州牛肉面国际化出路与对策》的研究成果,与兰州牛肉面发展中心等企业合作,成功将丰富多样的牛肉面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2020.5.
(四)
“牛大”做东,“面面俱到”。
各路兄弟,金城热闹。
(2020中国面食博览会在兰州万达文华酒店开幕。享誉全国的“中国名面”汇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中国面食文化与餐饮品牌的饕餮盛宴。)
2020.12.2

(五)
牛肉面馆知多少,
西北民大有报告。
精准科学大数据,
助推“牛大”遍地“俏”。
(兰州市共有牛肉面品牌1083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哪一家或者哪一个品牌独占鳌头,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兰州牛肉面的“江湖”。)
2020.12.2.
(六)
神采飞扬“一碗兰”,
“牛大”美食新名片。
英姿勃发”闹”金城,
跻身”名牌”共比肩。
(一碗兰荣获“2020中国面食博览会——最受欢迎的面食品牌”)。
(七)
兰州美食多,
香漂一黄河。
咥碗牛肉面,
潇洒四季歌。
(”包容汇聚的兰州风味,一如兰州的名号“金城”,是独一份的金戈铁马,苍茫大气,兰州人待客也颇有江湖意趣。”)
2020.12.19
(八)
花样百出牛肉面,
用心良苦添新鲜。
老汤结伴酸菜味,
一面两吃鸳鸯碗。
(兰州一家牛肉面馆推出鸳鸯牛肉面,一个大碗分两半,一边是传统口味牛肉面,一边是酸菜牛肉面,吸引市民尝鲜。)
2021.1.1

(九)
全新升级“一碗兰”,
盛大开业写新篇。
誉满兰州向全国,
名优品牌天下传。
(“每一碗都是用心的好面”。“一碗兰”精心打造中国民族饮食文化品牌,年营业额超亿元,在全国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
2021.1.1
(十)
“打卡”兰州“吾穆勒”,
升级亮相在“江河”。
经典流传“牛肉面”,
助力文旅唱新歌。
(“吾穆勒牛肉面”已成为外地来兰游客必来的重要“打卡”地,也成为兰州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者简介:

丁光明,生于1956年,宁夏吴忠人,回族。长期致力于教育工作,退休前系国家公务员。爱好写作,英语,诗歌,朗诵,乒乓球。著有《出国考察随想录》等论著,译有联合国科教文报告《建设一个没有文盲的世界》。作品散见于《西部人文学》及各种网络平台,计有《头汤面》《乒乓礼赞》《约定》《一个史诗级的你》等。多次获省级朗诵比赛二等奖。2008年获中华诵全国总决赛社会人员组第六名,三等奖。朗诵代表作品有《约定(自创)》《屈原颂》《相信未来》《黄河》《一个史诗级的你(自创)》《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等。

“武威编辑部”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1号文化总网)

(西部人文学)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条编辑部
主编:杨成梅
副主编:无名 马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