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适的生活
文ll杨俊(安徽)
因为本职工作需要,我乘车行驶在西安市临潼区的乡镇街道上,去寻找本地制造预制板材的厂家。
车子驶离城区不久,就进入村落式的乡村道路,路面是混凝土浇筑,不太宽敞,恰容小车对向而行,这时对方开来的是一辆货车,那就只能先停靠侧让让其先过。路旁是一座座独立或连体的红砖板房,掩映在阳光下的树木葱茏中,别有景致,倘若你能看到装饰比较华丽的二三层楼高住宅,那不是村镇政府,便是公家单位或者中小学校。
这地方好像有钱人不多,看着街道上零散的摆摊商贩,还有来往走动的人们,我对着开车的夏老板说道。
你可别这么认为,有钱人虽然不多,但仅仅从房子外部是看不出来的,我们这里人其实是不太讲究装潢门面的,夏老板笑嘻嘻地侧面对我。他饶有兴趣地开始向我介绍起这个李总原先是干什么起家的,那个王总又是怎么做到今天的产业规模,如今是富人哪里都有,穷人也不见得有多穷,只不过相比而言,整体状况会可能稍逊一些你们那里南方吧。他双手把握着方向盘,眼望前方,我能看出他那微胖垒笑的憨厚脸庞上,刹那间闪过的一丝不屑。
上午近十点,整个街镇难呈活泼鲜气,只是晃见多家大门大开,门槛处站立或蹲坐着成年男女,眼望街面,笑容灿烂。
这地方人好像都愿意守家,我又禁不住好奇。如果这个光景,换作在我老家,哪里还能看见这么多的青年男女,在村口三五成群地晃过,早就等不到正月十五,便背上行囊三约四邀地结伴而行,开启他们新的一年征程了。
车子七拐八弯,我们来到夏老板沾亲带故的老表家中。这是一户典型西北农家四合院格式的住所,从院门进入客厅,发现已有客人在座聊天,主人招呼我们在沙发上落坐下来,夏老板向他说明来意后,主人夫人忙给我们沏茶,又是递过来馍头夹菜,夏老板爽快地接过,便吃将起来,我婉言谢绝,不是不好意思,而是实在吃不下那么大的一块。
怎么现在才吃,是早餐还是午饭?我侧耳对着夏老板问道。
既是早餐,也算午饭,你别惊讶,我们这边乡村农家,基本都是这样的;到了下午三点钟左右再吃一顿,晚上一般不是太饿,就不用吃了,其实这样更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说的也是,二顿有二顿的养生,三餐有三餐的过法,寿命的长短,是不在于吃得少餐或多量,吃的太粗糙或太精细,而是在于活着的平和宁静与向往的精神需求。
我环顾着这红砖瓦房,整个室内装饰一般,白墙地砖,家电齐全,主人夫妇年近四十,热情大方,有一俊俏姑娘闻声正从闺房里走出来与我们照面一下,径直往厨房去了。我从他们的谈吐里,还有眼神的默契中,感觉他们一家人农村生活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不求大富大贵,追名逐利,只享平安舒适,快乐自由。
我回到家乡,想起我们的同村同龄人,现在这个时候在家中的青年男女,几乎是寥寥无几。你所能见到的只是那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有上学的孩子们。每人本来只有一亩不到的田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也种不出个金元宝来,你还留它干嘛,索性干脆就不种了,包给想种的承包户吧,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去也。
我回忆老家最热闹的场面,最莫过于过年春节了,人生的大半诸如订亲结婚的喜事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那些在城市里挣得大钱的或者没有挣得大钱的,都会把自己穿戴得风光体面地在村庄里串门走动,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故人乡情与纯朴民风;无论岁月怎么变迁,无论富有或者贫穷,也不管世界会将你改变成或被迫改变成什么模样,你回到家乡,呈现给家乡故土的都将会是赤裸裸的自己。
生无可选,环境造人,如果说我们南方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加压激进型的生活方式,那么西安本地人享受的则是一种轻松自如的闲适生活,他们也许需要的是安逸心情与宽厚忠孝,享有的是家和康乐与生命本源。
人生短暂,每个人活在世间所使用消耗的物质东西就那么多,你想带带不走,想留也留不住。你一味地赚钱,想为了更好地活着,可别损伤了身体;每餐粗茶淡饭,咀嚼着平淡的幸福,你即是做到了延年益寿。你拼命工作然后旅行,去看心中神往的美景,人家似乎不必走出家门,便能领略生命的风尘。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天日子过一天去,人们在经历与体会着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希望自己活得健康长寿些,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真谛。

作者简介:杨俊,笔名信步游,中国十七冶集团公司员工,高中未读完,先后在乡镇塑料厂上班,干过塑料袋推销,做过菜贩,建筑工地打临工等,平时喜爱看书,写写文字,抒发情感,偶有作品散见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