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梁平(媒体人、作家)
一不留神,陈正荣兄又有新书问世。
《大明城垣》,是一部以南京明城墙600多年历史沧桑为背景的小说。
今天下午,该书在新街口新华书店举行首发式,高朋满座。友人们捎上的一束束鲜花摆满台口,春意盎然。
陈正荣(左)与陆远教授对话。
陈正荣谈创作。
发布会现场。
正荣和我是同龄人。他原先做电视,2012年调来我供职的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任副总编辑。他新官上任时,我已淡出新闻一线,业务上没有太多交集。
我对他的关注,是从读其《紫金草》《南京的风花雪月》《金陵佳人》《紫金山下的二月兰》等作品开始的。之后,我视他为文人而非官人,因而经常会在报社电梯里邂逅,能聊上几句书稿创作的事。
我一直惊讶于他的作品高产。
报社这种单位,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总编也好,记者也罢,每天被会务、选题、审稿包围,哪有时间写作?在正荣之前,南京日报先后走出知名作家毕飞宇、祁智、申赋渔,他们都是我的同仁,且属于聊得来的兄弟。他们真正走上文坛有所成就,基本都是在离开报社之后。
如此说来,正荣在任上推出如此多的作品,一定是把工作以外的所有休息时间都搭进去了。他今天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陆远教授对话时,讲到利用星期天走城墙几十趟,一走一天的事儿。他写出近40万字的《大明城垣》,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王振羽交流发言。
朱明娥交流发言。
首发式上,知名文学评论家王振羽、明城墙研究专家朱明娥等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大明城垣》读后感,对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给予肯定。

陈正荣为读者签名。
南京的城墙,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曾几何时,我很多国内外友人来宁,游览的日程中都会安排逛城墙。记得央视春晚导演黄一鹤、体坛人物马俊仁来宁,我都陪着他们登上城墙,一览金陵胜景。
随着岁月流逝,黄一鹤先生已作古,马俊仁也销声匿迹。而明太祖朱元璋的轶事代代相传,城墙依然屹立,保存完好,与日月同在。
《大明城垣》的问世,是城墙文化的延续。

作者与陈正荣留影。
正荣兄祖籍安徽,在南京工作生活了30年之久。他现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也是南京媒体艺术家园群友。作为群主,我对他既有感谢,亦有钦佩!
编辑 / 摄影 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