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存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法官文联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西海岸新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会长,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主席。

清 明
张存民
清明,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个结,一个中国的结;清明,是中国人心中永存的概念,它很实,很厚,也很沉……
这个季节,时光搁浅于几分薄凉中,勾起淡淡的思念。流年走过的悲欢挂在枝条上,只看何时抵达那云烟的角落;只看何时,雨落成线,把尘埃染遍。清明时节,哪怕山再高,路再远,也会跋涉过去了却那心愿,与祖先隔着墓碑对话几言。点燃香烛纸钱,虔诚地三鞠三拜,祈祷着内心的夙愿和希冀。当墓碑前喃喃的低语随风飘远;摇曳的素花或许还在墓台前淡淡的静默;凄苦的黄纸钱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以冲天的烟云祭奠无数哀魂,此刻,总会浮现故人的点点滴滴和生前的音容笑靥,心里的悲悯立刻翻转起浓浓的伤感与惆怅。

中国古代奉行儒家思想,讲究孝道文化。所谓孝道,就是"生尽孝死尽哀"。祭扫自古以来就是大事,上至天子,中到百官,下到黎民无不重视。陆游曾在诗中写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京都的繁华总还是留不住诗人想在清明前赶回家乡的心。
我的父母已去世经年,每年清明都心念念的要回老家添土烧纸、跪拜祭奠。向父母诉说人间的变化,告慰双亲妻贤子孝、孙儿乖巧,衣食无忧,身心康健。感谢二老在天之灵对后人的保佑呵护。

野草一衰一荣,又是一季新声音,迎来又一个清明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再看此刻,春风正好,桃红梨白。生命亦是轮回,我们仍是继续着前辈们未走完的路,去感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而写到这里,突然的明白,清明其实不是祭祀的,而是提醒自己的,人生只此一次,好好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