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悼慈毋兼怀贤妻
文/石兴良
序:母亲一生操劳过度,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七岁;妻子持家辛勤,因故辞世,享年四十九岁。每逢节日倍感思念,天不佑人又奈其何!祈天下母亲长寿,愿天下儿女持孝!
(一)
执笔窗前夜色深,灯光树影两沉吟。
当年未忘三更苦,此日犹存一寸心。
重病堪怜儿路远,奔丧永别母声音。
明朝又值清明节,只把幽怀寄远岑。
(二)
梦绕魂牵是故乡,仙凡相隔两茫茫。
少年不识持家苦,老大方知回味长。
别过亲邻非所愿,留于子女是悲伤。
推窗极目清幽夜,一缕相思系大荒。
(三)
当年曾记是黄昏,南粤归来欲断魂。
怒指苍天何有限,悲呼大地枉无垠。
而今渐入新时景,此后长留昔日痕。
寺院禅堂曾问卜,灵签未肯示儿孙。
(四)
一别疑如隔世缘,偏将冷暖又萦牵。
长亭不忍盈盈泪,短陌时怀袅袅烟。
郁垒心间难抒解,飘萍水畔易缠绵。
相思今夜随风去,直入荒林下九泉。
(五)
一自仙槎载有年,相思系在白云边。
书函每托秋鸿寄,泪水常随春雨传。
世道艰辛犹健在,家庭康乐却行先。
时人不识黄泉路,唯有凄凄烧纸钱。
(六)
暮雨潇潇漫大荒,凭栏远眺尽苍茫。
缘分两界千寻路,梦绕三更百结肠。
信有离愁萦墨砚,绝无消息入庭堂。
四时牵挂终难矣,一纸云笺寄感伤。

清明祭黄迎风先生
文/永昌居士(石兴良)
(一)
灼灼丹心映赤诚,誓将热血绘人生。
持身报国承高义,舍业抛家事远征。
客地不悲离别意,乡关最怕拆分情。
于今位列蓬莱界,与共冰轮照夜明。
(二)
时至清明悼俊贤,漫将心语注诗篇。
投身不负家门望,舍己堪为海岛传。
德义双修成正果,风标独领已登仙。
英魂长寄文昌水,历尽沧桑证后缘。
(三)
惊闻日寇犯中华,热血男儿不恋家。
炮火硝烟挥战戟,枪林弹雨驾征车。
丰功卓著千秋颂,英气昭然四海夸。
到底老来归故土,赤心犹寄日西斜。
(四)
丰碑屹立翠林间,凭吊人来叩再三。
曾举义旗惊海外,又将赤血洒滇南。
雄心壮志文昌录,清誉高才海岛谙。
告慰先生休作虑,今朝已是百花酣。
后记:黄迎风先生为诗友黄良妹之父,于1939年从新加坡回国投身抗战,事迹可歌可泣,时值清明,以小诗悼之。

悼念李公怀明
文/永昌居士(石兴良)
(一)
云槎远去赴蓬山,送别先生列旧班。
寒蕊有情当灿灿,清波无意莫潺潺。
诗书未读心先恸,墨宝常观泪暗潸。
今日为君悲一曲,哀音同悼绕乡关。
(二)
夜雨敲窗且有风,苍天为我悼明公。
虽思水冷仙乡路,犹念泥香故土踪。
回首君来徒怅惘,断肠诗去亦由衷。
不堪今日伤怀处,天际遥声唳去鸿。
后记:李怀明先生,县农商行干部,《伯乐诗社》创始人兼副社长,诗人、书法家,出版有《勤静斋诗选》。

悼风柔清梦(邓湖松)诗姐
文/永昌居士(石兴良)
(一)
闻君驾鹤向西行,笃定回头念弟兄。
和句三年酬挚友,凭栏一夕诉离情。
飘潇暮雨无边意,缭绕尘嚣不尽声。
搁笔窗前凝目望,万家灯火照归程。
(二)
自从文字作知音,便识芳卿赤子心。
谊结诗坛成过往,缘交尘世费沉吟。
三生可并情兼义,一卷能容古与今。
丹阙月明云散后,闲庭对景夜森森。
(三)
邓姐诗风效古贤,行文总似伏漪涟。
临窗远寄青衿梦,执笔深耕墨砚田。
历历人生存正气,悠悠岁月化轻烟。
今朝辞别归仙府,一览遗容一黯然。
(四)
记得当初始遇君,唱酬客座写诗文。
行吟草径沾晨露,坐对花园沐夕曛。
俗世遣怀涵亮节,素笺流韵散清芬。
参禅更爱偕明月,竹菊梅兰自不群。
后记:邓大姐是老红军的女儿,国企高管,退休后住在上海,是我几年的诗友,曾答应她路过上海去看她,未及成行人已作古,悲哉痛哉!

惊悉李士新弟英年辞世遥寄悲怀
文/石兴良(永昌居士)
(一)
惊闻噩讯泪潸然,展转忧思夜不眠。
十载多从酬浊酒,寸心常与和清笺。
校园桃李还相望,诗社文朋又作牵。
最痛别离无片语,教人怎不恨苍天。
(二)
一自乘槎去不还,蓬莱远隔几重关?
水如有意流须止,人若无情语可删。
卧病床头悲路隔,寄吟客地恨词悭。
归途切望知吾意,举手相招在彼山。
(三)
暮雨飘潇锁小城,中宵滴碎异乡情。
灯前笔滞沉沉意,窗外枝摇索索声。
虽有哀诗传故土,但无长物寄蓬瀛。
问君别后应何似?牵云携鹤一身轻。
(四)
似有笙箫动地哀,海槎相约自东来。
乡愁黯黯云中坠,生死茫茫梦里回。
未尽春寒留故国,且随芳讯上瑶台。
怜君归处无知己,莫忘清明收纸灰。
(五)
别时容易见时难,意至悲催泪不干。
噩梦醒来须作咏,柔肠结处莫凭栏。
多愁难觅三生籍,善感偏持一寸丹。
此去仙乡多保重,与君梦里再言欢。
(六)
青天碧野莽苍苍,十载春秋岂可忘。
贵在知心谈世事,诚于守信谱诗章。
虚怀若竹坚为节,瘦骨如梅傲不狂。
念及人间无会日,惟留小句寄哀伤。
后记:我与士新弟相识在县《伯乐诗社》,知其为我老师之长子,遂以师弟称之。且时常抵首小酌,谈诗论道,引为知己。今惊悉病逝,时年五十岁。心之悲哀,难以言表,聊作小诗为祭!2018.02.26日深夜于虎门医院病房。

清明节祭李士新贤弟
文/石兴良
仲春仍有倒春寒,追忆良朋泪不干。
往昔诗篇犹可读,至今容貌见还难。
壶中岁月情千种,梦里人生感百般。
光阴似水三年过,举杯一酹彩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