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父亲
文/王世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慈父2015年9月17日17时10分因病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今天我们兄弟姐妹来到父亲墓前,慈父的音容笑貌,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深深怀念父亲。依稀又看到60年前青年英俊的父亲。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首父亲人生的轨迹,回放历史脚步的画面。父亲的童年是艰辛动荡的童年。父亲是河北省保定易县人,生于一九三0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大家族。从我祖父这一代,处于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时期。身为排行老三的祖父从狼牙山下,易水河畔只身出走,闯荡世界,一根扁担两箩筐,挑着父亲和二叔,周游各地,最后辗转来到唐山赵各庄,祖父到开滦赵各庄矿当了一名护矿警察,才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扎下了根。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放父亲几十年风雨磨练,几十年曲折经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为了家庭生活,他12岁就外出做小工,从小担起家庭生活的担子。在卑家店采石厂砸石头,以后又干过店员、学徒等其它一些杂活。1949年7月6日,父亲到开滦赵各庄矿井运区上班。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每一位百姓的政治热情,父亲1950年4月20日至8月21日去林西矿职工学校学习,1950年8月12日加入中国共青团,1950年9月15日作为后备干部去唐山市团训班学习,1950年10月13日到开滦工程处工作,1952年6月21日到开滦基建队材料组任团支部副书记。父亲时年22岁,机遇在向他招手;但是父亲性格梗直,工作认真,正直不阿,伤害了一些个人利益,机遇从此消失。1958年5月20日支援新区建设,调承德兴隆矿务局鹰手营子矿当矿井通风风泵司机。因祖母患脑溢血重病后,父亲1964年8月1日调回开滦林西矿采六区,从事井下机电维护工作。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首父亲人生的轨迹,父亲遭遇过成功和挫折,经历过喜悦和遗憾,曾经奋斗过,生活过。父亲早年经历了许多苦难,磨炼出了他非同一般的吃苦精神和坚韧性格。在我的印象中,从没有见过父亲流过眼泪,再艰难的事,再大的挫折,他总能默默地承受、无声消化。父亲调回开滦林西矿,父亲每天从赵各庄步行到林西矿上班,天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记。
父亲聪慧好学,凭着扎实的工作和勤奋钻研,掌握了过硬的电钳工技术,在单位先后担任了班组长等职。几乎年年评为先进生产者。父亲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修理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等技术,为左右邻居服务,父亲凭着他的生活信条和为人准则,确保了自己下半辈子几十年的平安和稳定的生活。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首父亲生活的轨迹,父亲是一位家庭责任感极强的人,作为家庭长子,他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我们家有兄弟姐妹共七口人,靠父亲一人的工资过生活,那时父亲每月工资45元钱,却要拿出15元接济爷爷一家10口人的生计,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我10岁前不知冰棍、糖果是何物,有一次捡到富家人扔掉的一双开绽的烂皮鞋,视为珍宝。父亲常年四季都是一身单位发的劳动布工作服,很少穿过其它的服装。母亲说结婚时,父亲连一个衣柜都没有,母亲似乎几十年来都一直有些耿耿于怀,老了还时常叨念过去的事。爸爸常对我们说“做人要孝道,连父母都忘了的人还能对谁好,对谁有真心?”。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父亲的大半生是从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渡过的,父亲经常向我们谈起长辈们的过去,据他回忆:二叔十岁就和他一起去检煤、卖香烟,当学徒,没有机会上学;三叔上学时是学校学习的尖子,但因生活困难,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四叔是个大孝子,哥几个在外工作,家中大事小情,任劳任怨承担下来。大姑17岁因生活所迫,去承德营子矿医院去作护士工作。她心灵手巧,美丽漂亮,追求者众多,但大姑父在她心中的位置不可动摇。二姑老实贤惠却英年早逝。三姑在花样年华去偏辟的常山沟子小学工作,艰难困苦,交了三姑父这个朋友后,环境才有所改善。四姑是老闺女,因家庭困苦的状况,使老闺女也没有得到什么宠爱。母亲和几位婶婶在王家大家庭中,用柔弱的双肩担起生活的重担,共同度过了那段艰辛岁月。可以说,从建国前到70年代,王家大家庭的历史是一部辛酸史,艰苦奋斗史。父亲是用人生最深的体验为我们现身说法。包括叔叔、婶婶、姑姑、姑父等父辈们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第二代人创造了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首父亲人生的轨迹,过早的操劳,使父亲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45岁左右,断断续续休病假,后因高血压调井上行政科、立新科工作。父亲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工作积极,思想进步,曾担任生产组长、班长,多年来评为单位先进生产者。1972年因高血压病长休在家,1979年一度又上班,在行政科更衣室工作,父亲在1986年9月办理病退手续。我陪父亲去兴隆鹰手营子煤矿接档案,换工给我淑敏妹妹。那时我在井下工作常劳累、危险重重的采煤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井下经常出矿难死人,父亲不放心,时常在矿门口等我回家,惦念之情溢于言表。父亲经常对我们说:我愿你们踏实工作,平平安安生活!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父亲对子女们要求很严,注意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希望我们做一个有文化的好工人,父亲后来回忆说,自己年青时没有理想和奋斗的方向,没有干成大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我们引以为戒。
我们五个孩子从1979年至1987年相继结婚,象母亲一样为了孩子们的工作、婚姻、家庭,父亲处处操心。他鬓发染霜,脸上刻下了生活风霜的皱纹。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小时候,因忙于工作,父亲很少带我们去玩。现在,他对晚辈却充满了爱心。近几年来,原来急躁的脾气也有很大改变。当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生病住院时,父亲心里非常不安;一天几次去看望,甚至昼夜看护。他是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因此,孙儿、孙女们都很依恋他。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父亲1973年突患脑溢血,死里回生,见证了医学的奇迹。但康复后,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近两年,几次中风,父亲都坚强的挺了过来,每回一次家,见到父亲日渐佝偻的身影,我心里就会泛起一种沉重而痛楚的感觉,不免感叹岁月的残酷与无情!因为父亲年迈多病,心中不免时常挂念,只要有时间,我总要抽空回去看望,还尽可能地带上儿子、孙子。四世同堂,四代人一起与父母交流精神感情、附近走一走、照一些照片,共享天伦之乐。每次看望父母回归时,看着父母恋恋不舍的目光,在我心底总会升起一种义不容辞的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忆父亲86年的时光,回首父亲生命的轨迹,从笑声喧闹的童年到苦乐交织的青年,从背负家庭重任的壮年再到静如秋山的迟暮,历史的足迹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留下一支支眼泪谱成的哀歌。一切的宠辱得失,都随秋风中的落花流水,成为过眼烟云。
人的生命犹如一条河流,少年时涓涓水珠,清流晶莹;中年时奔流峡谷,浪遏飞舟;老年时,深沉博大,海纳百川。如今父亲融入了大地,神游环宇、吐纳星月、回归了自然。
父亲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良师。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父亲的人格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父亲走了,他给我留下的诚信为人,乐于助人,践行忠孝,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财富,是我一生真正的富有。思念之情使我不时地翻出家中的像册,久久凝望先父的音容笑貌,追忆着件件往事,儿子的思念永无止境,一年一年,直到永远、永远。
长子:王世平
于2021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