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不伟在呼市
文/张鹏远
1、写个短文,一落字就不由自主地命名为《刘不伟在呼市》。类似那幅被命名为《某伟人在安源》的画,我觉得很恰当。不伟这次在呼市待了五年,比在安源的时间长,这也验证了不伟诗集《不:呼诗》的跋文中赵卡说的不伟之雄。

2、生活总是令人感叹,三十年多前的追风少年回到了呼市。诗里说,要在呼市的街道上纵马驰骋。可惜呼市的街道上车流滚滚,午夜里,不伟只能和马待在一起,绝尘而去也成了梦想,呼市偌大的城市里没有草原。
3、某年,突闻不伟在呼市面瘫了。脸上扎满针的样子,看起来很是恐怖,替他疼。远远地送上虚伪的无济于事的问候,内心还有些忐忑。又两年,我也面瘫了,扎针的时候想到不伟扎针的照片,一下就感到了当初那个廉价的问候是多么真诚。
4、我见过不伟大概四次。之外还有一次在北京夜宿不伟的家里但没见到不伟。第四次在北京,找苏非殊不见,不伟代为招呼,一群人喝多了,不伟一个个安排的妥当。第三次是在河南,不伟站在话筒前的一句话我记得深刻:诗歌代表爱。

5、确切点说,世纪初的论坛时代就在网上见过不伟,印象中有次他发诗玩,内容确实分行了:啊啊啊。长短不同,大概代表了不同的音乐节奏。这是愤怒的声音。他的拆那系列大概是从那会就开始了,这个英文单词的汉语谐音,转换到汉语本意,又有了强烈的现实反讽意味。
6、说起当下现实,似乎谁都可以吐槽几句。拆那当然不同。一个新闻工作者、诗人,他拆的还有语言中的臃肿冗余之处,这是他的本能,也是他的高级之处。但反讽并不是他的全部。
7、不伟回呼市,是陪女儿刘春天上中学读书的。春天这个名字,和他的拆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一个代表希望,一个代表反对和对抗。他是个漂泊良久仍然没有放弃希望的人,一个知天命仍不放弃的理想主义者。

8、在呼市,不伟洗衣服做饭,陪刘春天读书。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和朋友喝酒。一群诗人喝酒。和赵卡喝酒。然后写一首一首的诗。嬉笑怒骂。赵卡在诗里的出现频度极高。这是不伟在呼市的诗歌在场状态。
9、《不:呼诗》读完,感叹:读的是人不是诗。他从文字中跳出来,抓住了诗的真相。这个结论太牛逼了。
2021.3.20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