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现代诗❀抗倭名将戚继光》诗文❀倪宪培
《现代诗❀抗倭名将戚继光》诗文❀倪宪培
精华热点

《现代诗❀抗倭名将戚继光》
诗文❀倪宪培
主编❀刘茂元

【序】
戚继光老父名将
英雄汉,
承袭祖职登州烟台
好将官。
儿子受父影响
心爱国,
经常与老父讨论
兵法讲抗战。
要想彻底打败倭寇
兵侵犯,
必须改变兵制方能
使兵将战勇敢。

【一】带领武生与死囚犯退敌
戚继光入京欲考
武生夺状元,
正赶蒙古俺答围城
京都有危险。
守城军兵在册
有三万,
其实只有老弱兵
三千。
戚继光答应守备
将军愿退敌,
他愿意带领武生
和监狱死囚犯:
一定杀退俺答
蒙古兵,
保证京城人平安。
戚继光一马当先
杀敌寇,
杀得入侵贼兵溃败
得胜战。

【二】巧招收服山寨女英王昱竹
戚继光京城一战
名声显,
被提升山东沿海
抗倭佥事官。
查看各处守军
花名册,
都是有名无实
不能战斗员。
各个将官吃空饷,
将官以此贪污
国家钱。
戚继光愤怒刀斩
贪官李千户,
震撼各地守将
威名传。

戚继光巧招收服
女英美婵娟,
王昱竹寨主爱慕
继光是英雄汉。
她愿意帮助戚继光
每天练军兵,
二人互相爱结良缘。
她被众将堪称
女当家,
戚继光佩服她甘愿
一生总被贤妻管。
以后台州空城
保卫战,
王当家动员百姓
守城胜英男。

【三】带领军队浙江大救援
戚继光带领军队
大救援,
浙江总督是严嵩
一党胡宗宪。
依靠内阁严嵩为了
保势力,
其实他一生为官
最清廉。
所得饷银打点内阁
老严嵩,
一番苦心为了保官
好抗击倭寇战。
胡宗宪看中勇将
戚继光,
他三番五次向严嵩
内阁多举荐。

【四】带领军队南京保卫战
戚继光带领军队
南京去支援,
以少胜多打退倭寇
贼侵犯。
胡宗宪文书徐文长,
聪明伶俐有才干。
他说年轻勇将
戚继光,
犹如当年岳飞抗金
英雄汉。

严嵩内阁宰相提拔
总督胡宗宪,
被人贬低严党
大贪官。
其实众人不理解,
胡宗宪依附严嵩
为了抗倭战。
迎合严嵩保势力,
否则焉能如愿用人
抵制倭寇犯。
他想利用熬鹰方式
磨练戚继光,
能够坚持最后成为
勇敢好将官。

【五】戚继光向胡宗宪明志愿
戚继光他对总督
胡宗宪言,
老父经常训教俺:
荡平倭寇为了
海波平,
为将必须保家卫国
天下先。
末将愿意带领手下
一百兵,
坚决守住浙江门户
要塞岛龙山。

戚继光没收贪官
的钱,
奖励有功人员
勇敢战。
他命勇将楊文出战
引诱敌深入,
巧妙埋伏把入侵
之敌全击歼。
戚继光创造长枪
竹杆筅,
三人合力击溃
倭刀砍。
倭刀虽猛难敌
长竹筅,
团结合力一定战胜
倭刀悍。

【六】执行军法最严厉
戚继光执行
军法严,
手下兵将违纪坚决
把头砍。
内弟王印一心抗战
打倭寇,
他暗带手下军兵
海岛去打探。
一片好心暴露
原先好计划,
无辜牺牲几百
好儿男。
戚继光愤怒坚决
杀王印,
内弟服气心中
无恨怨。
为此恼怒贤妻离开
戚继光,
她愤恨丈夫执行
军纪不看面。

【七】违令带领军队救福建
倭寇避开浙江
打福建,
一连占领闽地四城
三州县。
戚继光杭州练兵
得军报,
坚决带领军队
去救援。
没有调令私自
带队去,
违犯军纪必然
被处斩。
戚继光心中最
明白,
为救福建毅然前往
不顾自己有危险。

【八】新任总督要杀戚继光
两江总督心阴险,
他是严嵩一党
大贪官。
一看戚继光私自
带队救福建,
竟然一战打垮倭寇
得胜战。
他不顾众将反对
要杀戚继光,
引起众将百姓抗议
声怒谴。
幸亏皇上圣旨到,
早就命令戚继光
带队救福建…

【九】三处合力海战灭倭寇
戚继光亲带领精兵
一千去诱敌战,
不幸中入倭寇强干
精军埋伏圈。
另命知心猛将
迂敌后,
把倭寇精兵强将
全打散。
三处合心全为
歼敌寇,
终于将日本精兵
全击歼。

【十】海口船队胜利战
戚继光把福建倭寇
击败打逃窜,
倭寇船队溃败
退海南。
戚继光带领船队
猛追赶,
明朝海军三处合心
与倭寇拼命战。
倭寇司令一看
难逃命,
困兽犹斗迎头猛击
继光船。
戚继光为了彻底
消灭狗强盗,
他横心迎击猛撞
倭寇舰。
三处团结胜利消灭
日倭贼,
终于胜利奏凯旋。

戚继光为国拼命
终于奏凯旋,
新任内阁首辅看中
戚继光是好将官。
命他北上主持军政
管军队,
戚继光这才实现
募兵制度掌军权。
主战抵抗蒙古兵
入侵,
使大明朝北方长城
固如山。
可惜好景难长久,
张居正壮年病逝
奸人说了算。
戚继光被调广东
当闲职,
忧国忧民不到花甲
之年命归天。

【尾声】严嵩入朝前清廉
严嵩入阁前为官
拼搏人清廉,
一当内阁首辅之后
人高看。
锦上添花众官都想
打溜须,
溜须拍马内阁首辅
好升官。
儿子世藩当上次辅
副宰相,
贪脏枉法坏事干。
严家一党乱朝政,
只有浙江总督
胡宗宪人清廉。
他巴结严嵩有
苦衷,
保官一心为囯
抗倭战。
为了保护忠将
戚继光,
被人贬低奸臣严党
贪官死的冤!
—— 倪宪培看电视剧所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