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观照的方法和工具
王大训
一
此前对艺术是什么的回答依然是笼统的,但我们至少知道艺术作为一种最具复杂性的存在形式,既是人性的表现实现,即为人的精神所渗透所统摄的具有人的个性特质的存在者,又是物性的存在形式,即艺术是以物性的材质所构造的可以寄寓人的精神的情感性的物的特殊存在者。至此,我们虽然尚未对艺术作出最准确而明晰的界定,但我们至少已有了最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使这一头最难驯服的鹿已深深圈入我们所设定的园囿里了。为了能将它早早地捉住,将它拴上缰绳牵在手中,我们下面要做的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是要从价值的层面弄清艺术存在的目的性,即艺术对人类的生存而言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人类创造艺术这种存在形式,究竟为了什么?
我们知道,节省即经济性原则,为生命世界中最具决定性普遍性的生存原则,这样的原则意味着,任何生命存在形式,总是倾向于以最少的生命消耗获取最大化的生存效用,正是这样的原则,决定并导演了数十亿年的生物进化史,使得38亿年前生成的那粒最原始的生命种子,以进化演化复杂化高级化的方式,创造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样性的生命世界,数量浩繁种类繁多的生物个体。在如此复杂而形形色色的生命世界中,任何生命形式其最大的同一性在于,它们都是来自原始海洋中的同一粒生命种子的后裔,都遵循由经济性原则所决定的效率优先的生存原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生物种类所以要进化演化高级化,是因为要趋求更高的生存效率,即以最少的生命消耗获取最大化的生存利益。因此,任何生物种类生命个体,一切与效能原则相违者都会被否定,一切与效能原则相合者都会被肯定。因此生物学家发现,任何生物种类生命个体的所谓生存竞争的实质是效率效能的竞赛,即生命资源的节约节俭性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优者存而劣者亡。由于这样的缘故,任何生物种类生命个体的生理组织中无无用之器,如果曾经有用而后来无用的器官,进化之手会以进化即生理改良的方式将其消除;人类远祖身上曾经有过的尾巴的消失属于此,始祖鸟曾经有用而后来无用的牙齿和前趾爪的残化属于此,鲸、海象、海狮、海狗等等曾经有用后来无用的四足、尾巴和毛发的消失属于此。同样,任何生物种类生命个体的生存行为中,总是趋向于生存的有用性而无无用之劳,亦无无用之功。
如果用这样的逻辑来分析,既需认识也需要行为的艺术创造活动,无疑是需要消耗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心智能力,即需要以消耗大量生命的能量和资源为其支撑,其存在必然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的关联性,必然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生存价值的生存内容。那么,这样的重要性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艺术存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发现这一艺术本体论中与艺术是什么同等重要的问题,从前的艺术论者所涉较少,是一片有待开发和添补的理论空地。
人类既然创造了艺术,而且是消耗人的高级化心智能力的最具复杂性的认识和行为过程,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其对人类生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内容。无论“再现论”“表现论”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客观论”都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美的形式,也有论者认为,艺术对人类而言,如不可或缺的空气、水分和阳光一样。然而,艺术为什么不可或缺,仅仅因为它是美的形式吗?美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美的形式是人类生存之必需呢?很显然,要回答上述难题,仅凭对人性和人类心理存在的一般理解是难于奏效的。在我们看来,从前的美学美论者只是在告诉人们艺术是美的存在形式,没有告诉人们美的存在形式其内涵、特别是没有告诉人们美的内涵对人类生存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他们只是告诉我们艺术是美的,但没有告诉我们艺术为什么是美的,尤其是没有告诉我们美存在的本原、发生的过程之本体是什么。不晓得美存在的本体即不知道美存在的根源,不晓得美的本体和源头,必然不知道美生成的过程,不晓得美生成的过程,也就不知道美生成的意义即对人类生存的有用性。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学美论之艺术观,不可避免地存在“横看成岭侧成峰”即瞎子摸象式的局限性,必然舍本求末,丧失对艺术本体之整体性过程性把握,其所得为偏为浅就是不可避免的。
二
在我们看来,要避免艺术即美的观照的片面性,必须观照艺术存在的整体本体,要观照其整体本体,必须观照其存在之本存在之源。要避免艺术即美的观照的肤浅性,既要观其本观其源,更要观其发生的过程即观其全。艺术是由人所创造的美的形式,艺术不是自在的自然物,艺术是人性的表现实现。人是艺术存在的源头,人性是艺术存在之本,因此要弄清艺术是什么、美是什么、艺术为什么、美为什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难题,就需要对人类人性进行观照。可是,对人类人性之整体的观照是难的,正如柏拉图所说对美的观照是难的一样。
艺术和美的奥秘在于人,人的奥秘在于人性,但人和人性究竟是什么,人和人性的整体性存在于何处,我们又怎样才能对其进行观照呢?人显然不是头发不是皮肤不是骨骼不是心肝脾肺肾,不是五官不是肠胃不是四肢和血压血脂,因为这些都是人的部分而不是人的整体,人似乎是包括人的生理细胞生理器官和组织的一切,但这一切合在一起就是人就是人性吗?面对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古往今来的思想者大都望而却步,因为即使你在人的身上头上在人的每一只细胞或是每一个脏器上浏览千百遍,你依然不会知道人性人的本质是什么,不会知道人性人的本质在哪里。而这,正是自然之实证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的盲区,也正是为什么自十八世纪自然科学革命发生以来,以实证和量化为手段的物理学化学为代表的物学突飞猛进,而对人和人性研究的人学依然进展缓慢,不能尽如人意的缘由。
这也正是我们所认为,欲知艺术是什么,需先知其源其本体是什么,欲知其源其本体是什么,需先知人类之人性是什么的缘由。然而,人类之人体人形易观而人性难得,而要得人性是什么,一切形而下之具象之实证实验的物学的工具、方法和理念难于奏效,唯有以实证科学的成果为养料,而以形而上之哲学的方法为方法的本体心理学,才可以触及人类心理存在的奥秘,才可以观照人性存在的内涵,进而观照艺术是什么、艺术为什么,美是什么、美为什么这样的理论难题。
要弄清艺术存在的整体性过程性,都需要弄清人性,而人性是人类存在的功能性能的特殊性,既存在于人体人形甚至是每一根毛发每一个细胞中,但又不等于毛发和细胞。人性是人体人形全部生理组织之综合性、整体性,所具有的最稳定最内在最具抽象性的本质本性,是人这一座生命机器由其结构所决定的功能所具有的生命存在的内在的规定性、与其他生物种类相区别的特殊性,是决定人类一切认识和行为、一切本能感性和理性、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的存在个性。
可是要知道人性是什么,需先知其存在于何处,即要有可对应的观照对象,才可能对其予以研讨和观照。人性存在于人体人形之全体的一切部分中,但观照这样的部分得到的只能是生理细胞、生理组织和器官,因为人性是它们的复合是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么人存在的整体性究竟是什么?回答是简单的,人存在的整体性为其心理。心理与人性一样,是人体人形的抽象性存在,是一切人体生理组织生理器官和细胞的整体性复合性统一性,也是其所表现出的主体性,既表现为行为也表现为认识的功能性能和方向趋向。而我们知道,这样的统一性和主体性只能由人脑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整合统摄而成,这也正是生物进化中专司信息传递和控制的神经细胞和由神经细胞所组成的脑生成的缘由;也是一切高等生命种类所以都是有脑类的缘由。正是因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存在,由约40万至60万亿数量的细胞组织即生理要素构成的人体才得以生成其统一性和主体性,而一切有脑类的差异不是统一性主体性之有无,而是以此为基础的生存效率。可知,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是专司整合统摄人体人形之生理组织要素,使其产生整体性统一性的生理存在,也是使其生成高度的主体性即高效生存的生理载体。很显然,人性就存在于这样的整体性、统一性和主体性中,人类心理个性即其心理结构和功能性能的特殊性就寓于其中。
由此可以理解,本体心理学是研究以人脑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为基石为载体的,最具抽象性也最具整体性统一性即人性存在的学问,这种最抽象最具统一性整体性存在的观照对象,即是人性赖以寄寓的人类的心理。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中,存放着人性存在的一切秘密,也存放着包括人类艺术创作在内的一切行为和认识,即人性之一切表征,人性之一切表现实现形式的秘密。这即是我们为什么要用本体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并以其理念、方法和路径来观照艺术和美是什么、为什么的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