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怀念恩师高财庭先生》一文开篇语“这里荒芜寸草不生,后来你来这走了一遭,奇迹般万物生长,这里是我的心———”,把老师启迪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开启学生的智慧,扶植学生心智成长,描写得真真切切妥贴入微,读后让人被世俗的喧嚣折磨的浮躁的心缓缓地变得静若止水,内心里产生,我们每个人的心智原来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高频共鸣。
老师“只要你想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的语重心长的心声鼓励着学生在学堂里的学习中,就在脑海里种下了学习终身的种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就像百度知乎里诠释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能量和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潜能,激发出孩子无穷的创造力。激情地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把教育的最高境界体现得淋漓尽致,读后让人有荡气舒畅的感受。
从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领悟到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从读《简爱》领悟到的对于不公正的命运要狠狠地反击的斗争精神;从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领悟到的又聋又哑又瞎的海伦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只希望上天给予三天的时间———。这些精神振奋人心,鼓励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勇敢坚强的面对人生一切的困难和坎坷,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美好的明天和幸福的一生。
这些都是要通过读书和教育后才能有的收获。
“无意凋谢的花枝,放在水中而重生。师者不弃,挖掘卑微灵魂深处的光芒。这是生命深处,最长情而珍贵的意义”。把老师的园丁精神描写得生动又深刻。
诸如此类的描写在《怀念恩师高财庭先生》的两篇文章中,有多处的描写,生动丰富,深刻又感人。
还描写了老师呵护学生幼小脆弱的心灵,扶植成长的点点滴滴,几乎把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点亮心灵、呵护心灵成长的过程面面俱到地描述了一个遍,读来耐人寻味。不得不让人感叹,作者用心至深,镌刻于纸。
纪念高老师的两篇文章读来让人有一种情感之水在心田流淌,被浇灌了一回,滋养了一回的感受。人们常说精神的享受,文化的大餐,此刻的内心的这种感受不正是精神享受的真实写照吗!
三篇文章通篇阅读,让我们把人民教师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品正为范到极致就是高贵的灵魂”的无上荣誉自然的联系并贯穿在了一起。两位老师虽然没有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但是,教书育人,对每一个像小树苗一样的学生,对他们的道德指引、心灵启迪、心灵呵护成长、知识传授的教育标准是一致的,不能因为不是特级教师而打折扣。原来,普通的一个教师,在教学这个岗位上,也可以在平凡中对社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让自己也活成一个内在的具有“高贵的灵魂”,外在的具有“高尚的品行”的人,这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追求吗!
诚然,人民教师不是一出师范院校,就成了高大全的老师,而是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相长的指引下,长期塑造的结果。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胸怀博大、包容万物、隐忍前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正是由许许多多个像王老师这样自身觉醒的文化传播者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通过教育工作传播传承了下来,并被不断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闪闪发光,耀眼夺目,始终在照亮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前行之路。
作者简介
凯旋:甘肃永登人,八十年代于师范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教育事业,先后在自治区教育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外贸系统工作,后下海自主经营。严谨,自律,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所以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是在走向成功。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情厚意,且反哺情深!因为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所出的五谷杂粮养育了强健的体格。祖先们抗地震,防山洪,斗凶狼的智慧滋养了不屈的精神。自我调侃语:当代最具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人文学大师!市场经济的博士生导师!市场经济的好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