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利峰 2021年4月採訪中的一次偶遇,結識了國家一級美術師吳大崴老師。第一次知道這位以“寫福、善福、播福”的書畫界國寶級名師,也是通過那次採訪,讓記者更進一步領略到這位元禪意大師的傳奇藝術人生以及其書法的精妙之處。 國家一級美術師吳大崴
吳大崴,河南洛陽人,出生於1962年,字扶倫,號釋源妙一、一葦居士、龍門先生等。畢業于河南大學,深造與中央美術學院。師承著名書畫家石齊、張立辰、張海、錢紹武先生,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首博書畫院副院長、中日韓禪意書法聯盟秘書長、《佛教藝術》雜誌社總編輯以及中國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執行主席等多種職務。吳大崴善寫榜書、隸書、行楷多種書體禪意書法以及寫意花鳥、牡丹畫等,尤對禪意書法頗有造詣和研究。 吳大崴自幼研習書道,初臨唐楷,繼轉魏碑,後攻漢隸,其書法用墨濃厚、辛筆老辣、雄渾強健、生動灑脫、章法不拘一格。吳大崴少年時初習書法總也不得要領,有一次雨後,他看到房檐滴落的雨水有節奏的一滴一滴落在地面上,地面被雨水砸出一個個淺淺的水窩。他在一念間忽然醒悟,茅塞頓開,從此開啟了藝術創作之路。所謂“滴水穿石”,貴在堅持。把自己的愛好興趣當做終生的事業來做,就一定能成功。事實如此,2012年,吳大崴應邀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祈福大會創作的60平方米的巨幅榜書《雙福圖》堪稱藝術生涯中巔峰力作。 洛陽奉先寺的宏福巨幅《雙福圖》高10米,寬6米,遠遠觀望,大紅色的巨幅“福”字仿佛沐浴了盧舍那大佛的神光,在龍門山色中旌旗招展、波瀾壯闊。又像兩扇般若大門,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寓意祖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吳大崴筆力強勁渾厚、恣肆放縱,筆到處點、畫、鉤、皴皆收放自如。連筆處線條流暢、翰墨飛揚,似有一股蒼茫的筆力扶搖直入、穿透雲霄。冥冥之中與天地接軌,洞悉了宇宙的奧秘,給人以視覺的美感和神秘。 歷代以來,很多書家修習書法,特別注重修習內功和文學方面的素養。記者在吳大崴的巨幅《雙福圖》裡看到了內力深厚“心耕福田”、慈悲素簡的文字禪功,和詩仙李白追求自由、豪邁樂觀的浪漫個性。 在吳大崴的畫室,記者採訪中問道:“吳老師,怎樣才能練好書法,有什麼訣竅嗎?”吳大崴笑著回答:“要想寫好字,首先需要靜,還要耐得住寂寞。其次,搞藝術切忌不要有攀比心和功利心,要做到在任何場合都能保持不受環境和外力幹擾,只有把心神融入書法達到忘我境界,就能寫出好字。其次,還要瞭解各種書法字體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就像我寫的福字,大家都認為無非是祈福、幸福和美好的意思,中國的文字象、形、聲缺一不可,單從字面上去理解“福”的涵義是遠遠不夠的。” “福”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福”字的寓意很多,最初的福字寫在甲骨文上,是裝酒器具的形狀,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現代的福字有示、一、口和田組成,象徵神祗、田地,寄託了老百姓渴望得到田地,以求滿足溫飽的美好願望。春節期間也有大多數人家貼春聯喜歡把“福”字倒貼,象徵“福到了”。 吳大崴一邊回答,一邊把書案上的一本《吳大崴百福集》拿給記者。這些充盈著禪意的福字帖形體不一、風格迥異,其筆法細膩、生動活潑、生活趣味濃厚,藝術感超強。吳大崴老師集歐、顏、柳、趙唐宋大家所長,在漢魏碑派古樸遺風的基礎上敢於創新,獨創”羅漢體”。逐漸形成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正所謂“妙玄神來筆、濃淡總相宜。 “壽如南山福如雲,瓊瑤佳釀慶生辰。四海升平千秋歲,暉耀華夏安康欣。”吳大崴撰寫的“福”字帖莊嚴華貴,千祥雲集。象徵著人們長壽康寧、善德有道。更有一種祈求祖國昌盛、倡导世界友誼和平的深層含義。近年來,吳大崴潛心躬耕,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事務。他倡导“福”進萬家公益行活動,並且身體力行,寫福送福進校園,進軍營、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等。引起社會廣泛好評,並被譽為“送福大使。”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標誌著社會現代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更為大力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文明的先河。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