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万里行”第二站——寻访青龙湖
2021年4月11日上午,北京茨尾河诗会联合房山新月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党报头条、青龙湖镇成校、史家营乡文联、北京燕谷书画院、北京龙乡律师事务所、龙商传媒、沁知书社等单位和媒体,从太平庄党建广场出发,开启“追寻红色足迹 砥砺奋进新征程”寻访活动第二站的旅程。…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青龙湖岗上村,在老党员吴春山纪念碑前:

青龙湖成人学校党支部书记徐向东致辞。青龙湖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俊秀清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上溯隋唐、下启明清,千年的历史古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又孕育出带领农民走集体化多种经营道路的全国劳动模范吴春山、21年不间断义务为民修路的于洪福和传承延安精神的晓幼营村“抗大高中班”。许许多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无不赞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片充满神奇色彩的风水宝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举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红色文化万里行”活动走进了青龙湖,这既是弘扬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的真实体现,更是我们继承前辈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起航的标志。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斗!
接着由青龙湖成人学校校长张福新介绍了全国劳模吴春山、于洪福的主要事迹。吴春山同志事迹吴春山是青龙湖镇岗上村人,1901年出生,1949年加入加入共产党。解放前,为了养家糊口,吴春山给地主家放牛、做零活、打长工,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1948年,良乡解放之后,吴春山便积极参加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岗上村农会主任,带领三户贫农办起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之后,又带领十户贫农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开始担任岗上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社员自力更生、勤俭办社,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吴春山非常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业和植树造林工作,全村80%的山坡地变成了水浇田,粮食亩产由解放前的几十斤增长到近900斤;办起了集体猪场,大面积种植果树,使贫穷的岗上村成为了“花果山、米粮川”,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吴春山严于利己、大公无私,坚持民主理财,大兴勤俭之风,村集体不设招待费。文革期间吴春山受到冲击,先后被批斗300多次,但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始终在心中牢记,1969年重返工作岗位后,开始兴办村集体的“车床厂、铸造厂和建筑队”,利用村内池塘进行人工养鱼,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吴春山连续三次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连续四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五十年代初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75年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1983年11月2日,吴春山因病去世,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召开了吴春山追悼大会,1984年1月,房山县委做出了“向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1985年8月,吴春山坐像落成,并被指定为党员、团员和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吴春山精神,是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寻求一条农村发展道路的创新、拼搏精神,是一名共产党员甘愿为党、为人民做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
于洪福同志事迹,于洪福1945年生,1980年入党,2017年辞世。青龙湖镇口头村有一条红福路,全长1500米,宽3米,由2700余吨石料垒成,道路由口头村老党员于洪福同志用时21年,凭借一己之力,一锹土一块石建造而成。位于口头村西的平顶山上,有药王洞、兴龙观和七斗泉三处历史遗留古迹。唐代著名医学家、药圣孙思邈曾在山上一山洞中行医,济世救人,此洞被后人称之为“药王洞”,早年村民生病均到药王洞上香求神,再到洞口的一颗药树上采摘树叶树皮为药,相传很是灵验,近些年仍有民间人士上香求福。平顶山腰有七斗泉,自古为房山名胜,泉水甘冽可口,相传有去火防病之功效,附近及周边地区居民曾一度以饮七斗泉泉水为傲。药王洞西侧有一明代成化年间的古迹“龙胜庵”,清朝后改名“兴龙观”,康熙年间曾进行过修缮,至今仅存残址。由于三处古迹的影响,在加上本地和周边群众登山健身的兴起,1996年,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于洪福老人,为了方便村民上山去取水、祭奠药王和锻炼健身,自带撬棍、铁镐、铁锹、铁锤的工具,开始了漫长的修路历程,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始终能看到老人肩背手扛、叩石垦壤、认真修路的身影。在于洪福的执著坚持下,一条就地取材、山石铺就的上山路基本完成。2012年“7.21”大雨,部分路段被洪水冲毁,老人没有任何迟疑,再度出现在修复道路的现场。2016年10月,于洪福老人先后历时21年,工作时长超50000小时的“红福路”修建完成。
今天,越来越多的村民和慕名登“红福路”者,一是上山游览、观景、健身和饮甘冽泉水的;二是缅怀生命不息、筑路不止的“红色愚公”于洪福老人。青龙湖镇晓幼营村还保留着传承延安精神的“抗大高中班”旧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接着房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红色文化万里行活动主要发起人李刚讲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房山区诗歌协会副秘书长、红色文化传承人刘艳峻宣讲青龙湖红色文化历史。随团活动的朗诵家进行了诗歌朗诵。
赵晓义朗诵本土的《青龙湖风采》;

张天云朗诵康远健的《走进青龙湖》

房山区诗歌协会副会长于久东向青龙湖成人学校副校长冯建军颁发“北京茨尾河诗会创作基地铜牌” 。
寻访团到达青龙湖镇口头村红福路,听着口头村村主任高兴红同志讲述这条路的由来,并沿着蜿蜒的山路,体验前辈创业的艰辛和他们的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决心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好。 主持人:卢永强和赵晓义!

北京茨尾河诗会
都市头条编辑:金成子
2021.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