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还要特别强调这样的通识性认知?在我看来,大抵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不少教育人尚不知道科学为何物,二是不少教育活动不遵循科学规律,三是不少教育创新假借伪科学名义,灌注心灵鸡汤,害人不浅。科学是对思维方式的不断探索,其力量在于用想象力推翻预设的观念,揭示实在的新面向,建立新的世界图景。教育是什么,教育有规律吗,怎样才能按规律办好教育?因循这样的追问,不断深入思考,你会发现,置身教育内,还很难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才更真切。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唤醒。灵魂的“非物质性”,让物质世界的人们对教育的探触总是那样缥缈、迷茫而艰难。一艘航船在大海中穿行,如果仅凭天空偶然的几道闪电,就应景式地把它视为航标,航船很难直抵目的地。有效之法是近海依靠岸上的灯塔,远海观看稳定的北斗,迷雾中寻求磁场恒久的引导。试问,当今教育的灯塔、北斗、指南针与磁场在哪里?
“慢”是教育的“灯塔”,需要静待花开
“大数据”是教育的“北斗”,无数据不决策
“脑科学”是教育的“指南针”,依脑而教
“爱”是教育的“磁场”,无爱不教育
人生风雨数十载,躬耕教育几十秋。面对教育无数纠缠不清的问题,我们习惯用放大镜寻找别人的不是,而难以抽离“现实”回观自己的不足;习惯滔滔不绝地告诉他人该如何做人,却少有内省修炼学会做好自己。教育,与其说是教他人,还不如说是教自己。把自己教好了,才可以成为学生的参考,让学生有样学样地走在幸福的人生路上,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