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魂牵梦绕的家
作者:卢志友
诵读:雪儿
那一年我在城里买了房,请了本着“树品格之人,立品格之企”为宗旨,秉承“做一个工程,树一个样板”的海南华浔品味装饰有限公司来装修。每当看着那做工精细,装修精美,花了半辈子心血才拥有的房子时,便会使我浮想联翩,油然而生想起老家和老家的茅草房。常常叫我奋进,催我自新,更不敢忘了初心……
在梦里,不知有多少次我又回到了故乡,背着一个小小的黄色帆布书包,走在老家那茅草房前的山路上,遥望着母亲站在坝子边的那棵老黄桷树下,等我放学回家的情景。这么多年来,这便成了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和母亲倚在房前的泥土坝子里的那棵黄桷树旁,眯缝着双眼望着父亲收工回家吃饭的情景,像电影的胶卷一样越拉越长。

老家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外龙湾”。在故乡山坡上的那棵老黄桷树旁,用泥土垒成的只有一道小门,一个用几根小树条竖着安装当做窗子,房顶尖尖地直冲苍穹,房面陡峭,用山草和芦苇杆盖顶的草房了。
房子有些简陋,房面上也没有一片玻璃瓦,只有靠那一道小门和那个小窗子透进一丝儿光亮。走进屋里,虽说黑黑的但冬暖夏凉。记得那时穷,冬天穿得单薄,放学回家或者在野外割草时冷得发抖,脸冷青了,口皮冷紫了,青鼻涕直往下流,可走进屋里后就觉得热乎乎的。便成了我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一个镜头,这时我才知道了我的家在哪里。
房后有一片空地,空地两边的竹林连着我家后门,形成一条几十米长的林荫小道。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红彤彤的朝霞从竹子和竹叶间通过开着的后门钻进屋里,把黑黝黝的老屋照得亮堂堂的。

一条从房前的坝子边流过的小溪,清澈的溪水和涓涓细流,给村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每当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腾起袅袅炊烟的时候,到处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夕阳下,一个个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背着背篼,肩扛犁铧,吆喝着牛往家里走。晚上整个大院便热腾起来,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
读书毕业后,离开老家到附近的乡镇工作。后来在镇上买了房安了家,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的人时,我便说我是外龙湾的。
经过多年的打拼,后来在城里工作,于是又在城里买了房。当别人问起我是哪儿的人时,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说我的老家是某某乡某某村外龙湾的。

近些年来,父亲和母亲说他们年龄大了想回老家居住,或者去世后也要回老家,在老家后面的山坡上找一块空地安葬。于是我专程回到老家,行走在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路上。由于大多青壮年到外地打工去了,不少人还在城里买了房,村里多年无人居住和维修的房子比比皆是,感觉有些荒凉,心里怅然若失。
曾经为离开那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老家,人们想尽办法从早到晚夜以继日地读书和工作。从孩童到青年到中年,不知付出了多少劳动和汗水。如今终于能生活在几十年来梦寐以求,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里后,居然还是被老家那山、那水、那蛙鸣,还有那几间破败不堪的茅草房牵绊着?

儿时感觉有父母的地方是家,结婚后有爱人和孩子的地方是家,年龄大了觉得有儿孙的地方才是家。现在富裕了,人们在乡镇上有了房子,在县城里也有房子,甚至在市里、省城里都有了房子时,反而觉得自己的心灵无处安放。
家,什么是家呢?按照现在流行的广告语:有房才有家。我挖空心思想了几天几夜,觉得只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哪怕是几间破草房,只要能做饭吃,能放得下一张床,能舒心地工作和生活,根本不在乎房子有多漂亮多豪华多气派,想必那便是家。
不管吃的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也好,粗茶淡饭或者几根面条一碗稀饭也罢,都能撑起快乐的日子。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起生活,虽然面临几多闲言碎语,锅碗瓢盆有时也会发生碰撞,以及老人的唠叨孩子的哭闹,常常还会为孩子的学杂费苦恼,这也是家里常有的事。

不管我们走多远,哪怕天涯海角,哪怕身居高位,或者一介贫民;哪怕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洋房别墅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人在默默地牵挂着你,担心你吃饱没有、冷不冷,藕断丝连般绵绵不断的思念和祝福,这便是家。
在外摸爬滚打,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或者受尽磨难,收入颇丰或者身无分文,远方的游子时时都有一个寄托。那便是每当到了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心早已飞回了那个朝思暮想阖家团圆的地方,那便是家。
拥有一个可以轻声细语,也可以高声大气地说话,不用思前想后,不用小心翼翼,也不必伪装。想到就说,想吃就吃,可以痛快豪饮,也可以小抿几口,还可以不用自己的一张笨嘴,故意地去学说椒盐普通话,用生硬的方言与别人交流,那也只能在自己的家里。

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天涯海角,不管走多远,那不变的乡音,那浓浓的乡情,虽然从小到大都在想方设法苦心钻营一直想逃离,但当自己年老的时候,也总想叶落归根的那个地方,那才是家。
有父母在的地方是家,有爱人在的地方是家,有孩子在的地方也是家。钱多有钱多的苦恼,钱少有钱少的快乐,唯一不能缺的就是家。
不管工作好坏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当自己年老的时候,回首自己的一生,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难过,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懊悔。哪怕只有一间破草屋或者单身宿舍,全然不会因为有钱,有漂亮的房子才会感到幸福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普通百姓朝思暮想,奋力追求一生的家吧?

在外地工作,一个人独自走在都市的街道上,当看见现代都市里的那一座座仿古建筑,以及用小树条或者树皮排好当墙面的茅草房时,无不勾起我对家的向往。年关将近,那天妻子打来电话问我哪天回家,分明听得见电话那头妻子心跳的声音,知道妻子和家里人对我这个在异地他乡找钱谋生游子的思念。
妻子早已装好了香肠,腌制了腊肉,买了几斤高粱酒备下年货,屋里的阳尘也打扫干净了。只等过年我回家时,与家人以及亲戚朋友喝酒聊天了吧。
不知从哪天开始,也不知有多少次,父亲含着那根长长的叶子烟杆,站在村外山坡上的那棵老黄角树下,默默地望着我回家的路?母亲也不知问了妻子几次:“你晓得不?大娃好久回来?”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这一天已是腊月二十五,我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终于启动了,我的心也随着汽车飞奔起来。车到我家附近的小站下车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寒风阵阵夹着雨丝吹在脸上,我直打寒颤。我背着那装满行李的大布包终于走到了家门口。敲门三下,母亲开了门。走进屋里,顿时整个身体都感觉得暖暖的。儿子早已睡了,听见我说话的声音,赶忙爬起来围在我的跟前蹦蹦跳跳的,“爸爸、爸爸”地喊过不停。母亲忙去给我做饭,妻子端来洗脸水,父亲陪我摆龙门阵喝茶。
也许,这才是人们苦苦追求的、爱着的、朝思暮想的家吧……
——————作者简介——————

卢志友,四川自贡人,上世纪末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乡镇论坛》、《中国乡村》、《爱人》、《青年文学家》、《华人头条》、《今日头条》、《人民权力报》、《少年文学月刊》、《四川日报》、《自贡日报》、《红韵品读》、《作家》、《桃花源文轩》等中央、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平台,以及多家网络有声平台。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前线》、《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西子诵读平台总编,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