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记监利市女作家王小燕
文/万正斌
在监利文学领域、监利老年大学和监利志愿者队伍中,活跃着一位性格开朗的大姐,圈内人都亲切称呼她为燕姐。 燕姐,本名王小燕,监利市容城镇人。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生,后在国民党部队当军官,母亲则是一个在那个时候被称为 “臭老九” 的教书匠。特殊的家庭背景,在特殊时期,让燕姐吃过很多苦头。王晓燕 笔名燕子,湖北省监利市人。监利市作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热爱文学,常有诗歌,散文、小小说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媒平台。 燕姐是个苦命人,出生就没有享受到父爱,上学读书时,又因家庭成分问题,母亲劳动改造,她被勒令退学了。1969年提前下放农村做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直到十年后的1979年才回城。她当过普通教师和保健员,后因患病而提前内退。
我同燕姐相识,纯属偶然。2019年的下半年,我是家乡一个文学交流群【我的村子我的家】的管理员,燕姐也在这个群里,我与燕姐便成了聊天群友。燕姐性格温柔,说话总是轻言细语,平和舒缓,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见面认识燕姐,是2020年元月,在监利市网市镇举办的首届麻雀杯群众歌咏比赛大会上。那时,我作为本次歌咏比赛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现场负责组织调度,而比赛之前有一个老年腰鼓队的下乡义演,燕姐恰好在其中。
燕姐一袭红装,戴着红色的围巾,身材高挑匀称,在一众演员中尤显气质不俗,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腰鼓队表演结束后,我俩便认识了,互加了微信,方便联系。 燕姐乐于助人,待人热忱。通过交谈得知,燕姐退休后一直活跃在监利的很多文艺平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文艺爱好者,也是本地作家及多个协会的成员,我心中充满钦佩。
燕姐从小喜欢文学,对文学情有独钟。小学校友陈祥建先生是燕姐的第一个文学指导老师,帮她审稿,投稿,引领她走上了创作之路。燕姐虽然学历不高,但她非常勤奋,不断地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文学路上她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 2010年后,燕姐退休后开始有了自己掌控的业余时间,与本地和外地一些文友的联系与交流频繁。 2016年至2017年她进入大东北文学和辽宁文学,参加系统的创作学习和编辑学习。2016年开始正式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知青网》、《桃花源文学》、《沐兰文学》、《知青社区》、《客都文萃》、《作文网》、《大东北文学》、《辽宁文学》等。2018年至2020年,她加入监利作协,陆续发表散文诗歌简报小说于《今日头条 》《 监利作家报》及佛山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公众平台、《监利人杂志》《荆州文艺》巜荆州日报》等。《调皮的小球球》,《岁月的遗憾》,《马屁精风趣》,《九爷的两个儿子》等散文、小说获读者好评,并在监北文学奖和监利市首届 “监利作家杯” 文学大奖赛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2020年9月,她进入荆州市荆楚民俗文化研究分会,下乡搜集整理监利民歌《望郎》、《菜花》、《童养媳》、《出门赏心)、《红色歌谣和民谣》等12首,刊登在研究会会刊《荆楚视野》。2021年元月,她被荆州市作家协会接纳,成为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燕姐每每同我交流中,感染我的是她时不时一阵爽朗的笑声。得知我也喜爱文学,燕姐仿佛找到了知音,谈起监利作家协会的作家们更是如数家珍。后来,在燕姐的推荐下,我也顺利地加入了监利作家协会的微信群,经过学习和努力,我也成了监利作协会员。
我和燕姐见面的机会虽然不多,但微信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她经常利用微信把她写的小说散文诗歌发给我,我成了她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她总是让我给她修改,她谦虚地说:“文学的道路上没有止境,只有不断打磨、不断切蹉、不断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在文学这条路上,虽然我只是写了一些小小的文章,也没有多大的成就,但能够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经历,来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就觉得很满足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精神境界,燕姐前年正式进入监利市老年大学学习。她说现正上四年级,每天唱歌、跳舞样样都学。她们周一唱歌,周二跳舞,周四打腰鼓。学校开设的课目很多:普通话班、书法绘画班、诗歌班、电脑摄影班、葫芦丝班等等,燕姐几乎均有涉猎。 “通过在老年大学学习,还能展现自己,并拥有自信。”燕姐逢人就说。“在老年大学,学到了一技之长,有了文艺爱好,还能通过各种文艺汇演以及才艺大赛从而展现自己的才华,让退休后的自己重新拥有自信,更好地面对老年晚年生活。”
同燕姐相识久了,就会越来越多地了解她身上一些难得的优点,比如学用智能手机。一般人年龄大了就不愿意接收新事物了,但燕姐不同,越是新鲜事物,她越是乐于尝试。她不但学会了淘宝购物,还学会了用抖音看短视频和用电脑写作。为了便于学员们相互之间的联系,燕姐还建立微信群和QQ群。“有了微信群,组织活动方便多了,我还是群主呢。”讲起微信群,燕姐一脸自豪。她骄傲地说:“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与老有所求,是新时代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必须,最美不过夕阳红,走近黄昏无限好,让我们重温那首《走进新时代》中‘总想向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的豪迈’的歌词,伴随老年大学这所我们老年人晚年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艺术氛围,每天开开心心,健健康康。”
2020年11月,燕姐加入了监利市霞满天志愿者协会,并以超高的人气当选为该协会宣传部副部长。燕姐动情地说:“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以弘扬美德,播撒爱的阳光为己任,为社会、为国家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我乐此不疲。” 参加志愿者队伍是燕姐退休后一直的希望,她希望自己能帮到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同时也觉得作为一个公民在享受各方面的权利的时候是应该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的,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志愿者的影响,很羡慕他们有那么有意义的事做。
为了把霞满天志愿者协会更好地宣传推广出去,燕姐和我多次合作,为协会开展的工作撰写了多篇纪实报道,得到了协会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燕姐说,作为一个志愿者,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自我帮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志愿者的活动,也为她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时间似流水,和燕姐熟了,她就会在电话或微信里向我介绍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感受。我问:“学这么多东西,参加这么多活动,你精力跟得上吗?” 燕姐说:“文学艺术和参与社会活动都是我的精神追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永远精力充沛,永远充满活力,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 唐代诗人刘禹锡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觉得这句诗就是对燕姐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样我也期待着燕姐在老年艺术这条路上能够有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收获。 好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仿佛看见一袭红衣、热情大方、配以爽朗笑声的燕姐向我走来。燕姐的身后,漫天的晚霞铺红了天边。 让我们期待燕姐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喜悦。 2021.04.18

万正斌 网名真汉子,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大学文化,优质微信群体领域创作者。监利市作协会员,荆州市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爱好文学和社交,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和网媒平台。解放军报第五届新闻函授中心学员。
(一)
监利作协会员万正斌撰写的报告文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监利女作家王小燕》一文刊出后,在监利作协和各个协会平台及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各个自媒体也相继予以报道。
〈监利作家〉公众号平台今天刊登了这篇报道。
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写,让平凡的事件,闪耀理想的光茫,给人鼓舞与力量。
王小燕一直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令人赞赏!
平凡的意义在于,人物虽然渺小,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品格。他们用自身微不足道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贡献,值得尊敬。
感谢万正斌先生宣传监利作家!
希望更多监利作家,宣传家乡作家,为监利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陈勇)

陈 勇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湖北监利作协执行主席。

(二)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读后感
文/常振华
神采飞扬、一袭红装的她立于金黄色的花海……时儿腰鼓阵阵,时儿轻歌曼舞,时儿佩戴绶带穿梭于街角和公园,时儿伏案捉笔妙手著华章。
这是我今日读到《监利作家》刊登万正斌老师《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的报告文学后,王小燕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万老师以饱满平实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命运多舛而不甘平庸的女性形象,没有夸大其词的描述,有的只是朴素简约的叙写,读来,燕姐形象跃然纸上。
不让人称呼她为老师,只呼她为燕姐,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感觉格外亲切,丝毫没有架子,特别地容易接交。尽管我与燕姐素未谋面,素不相识,但我相信,这种直觉,不只我一人独有。
呼之为燕姐,也表明了她不惧老更不服老的良好心态。要不,何不跟邻居老太太一样,含怡弄孙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呢?偏偏,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不服输不言老的东西,让她逆天而行,而且忙得不亦乐乎,跳舞蹈,打腰鼓,入志愿者协会成为核心骨干,把玩智能手机,电脑学码字,甚至甘当微信群主,这不是时尚,又是什么?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她也要大胆尝试,而且玩得有声有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平时的不断积累与蜜蜂一样的辛勤劳作,没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没有水滴石穿点石成金的顽强毅力,绝对是达不到如此的高度。冲这一点,足以让人信服了。心态决定一切,逆境也好,顺境也罢,人寿几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比什么都重要。无疑,耳顺之年的燕姐做到了,在监利文坛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口碑文字和人品,无不让人称道。
燕姐又是普通人,平凡之中彰显出来的不向命运低头并顽强与之搏斗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值得我们仿效和学习。我们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拉伸它的宽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那么,普通人的生活生命就变得有意义了。为这意义,燕姐永远践行在路上。
夕阳无限好,落霞亦多姿。内心的强大,淡定,从容,豁达,就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一路走来的燕姐,必将一如既往地轻歌曼舞,活跃于广袤的荆楚大地,往那风姿绰约地一站,招牌式的微笑,便是最靓丽的风景!
2021.04.21.

常振华自由撰稿人,散文诗歌小说皆有涉猎荆州市作协会
员。

(三)
读万正斌老师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同感。
燕燕大姐与我结触应该有四次。每一次给我的印象如万正斌老师笔下的一样。乐观,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每一次作㔹开展活动,燕燕大姐忙前忙后,宁愿自己受累,方便大家,做一位幕前幕后的服务员。
燕燕大姐文章扑实,用文字传播正能量,以文传善,用心收集整理民俗文学,传承有乡土气息的好传统。
燕燕大姐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的非常踏实。她热心服务于别人,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燕燕大姐的人品也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彭开全)

彭开全 男,70后,湖北省监利县网市镇三官村人,现居武汉,湖北省报告文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监利市作协会员、监利市作协龚场分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荆州文学》、《大龚场》等报刊杂志及各网络平台。有小说入选湖北省年度精品书系。

文学从风雨兼程中走来,文学从心之向往中走来,文学从梦想中走来……
读万正斌文友的作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监利市女作家王小燕》,心中拥有了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向上的、乐观的、文化的燕姐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系统地、全面的叙写了燕姐不平凡的人生,同时,也呈现了一个不想向命运低头,笑对人生的阳光燕姐形象。作者笔触所及,把人物的个性特征,情感追求立体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篇好文章。
徐进1964年1月出生,监利市作家协会会员,退役军人。喜欢写点小文,曾是80年代文学青年,曾在解放军政治学院文学系诗歌班学习,《钱江晚报》,《舟山日报》
《荆州日报》, 《荆州人民广
播电台》,《粮油市场报》等有诗文及新闻稿件刊播

声明:本平台图文由王小燕大姐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品牌锌合金門.不锈钢門厂家直销)

(干海鲜.干果大连直供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