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与党史》
文/周阳生(连载二)
鹤楼之顶响雕弓
黄洋界上笑秋风。
一九二七年春,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伟人词云: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这首词抒发了对当时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愤慨和对革命前途的担忧,表现了伟人斗志昂扬,百折不摧的革命精神。
该词前段写,在黄鹤楼上看茫茫江水,支流分布,联想到国内南北军阀割剧,内战不止。战火燃烧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出了当时反革命的气焰嚣张,黑色恐怖笼罩全国。"大江"喻革命潮流,"龟蛇"喻反动派,此句直接点破反动派妄图阻止革命潮流的野心与妄想。
词的后段写"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惋惜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被右倾机会主义葬送。而坚定的革命者在努力寻找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召开,罢了陈独秀的官,决定了武装斗争的路线。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0月,又率领红军到井冈山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27年春,仿佛预见了共产党于8月撤销了陈独秀党内职务决策的果断英明,使词中的"心潮逐浪高″成为了真正共产党人的心声。
1928年秋,毛泽东又挥笔写了《西江月.井冈山》,词云: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秋,在湖南省委"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下,红军二十八、二十九团进攻湘南,遭到"八月失败″。毛泽东闻讯后,亲自率领红军三十一团第三营到桂东沙田去接应二十八团回井冈山。当时井冈山上只留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守山。8月30日,湘敌吴尚第八军乘机从都县直插黄洋界,并向井冈山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守山的红军早已接到了毛泽东的指示,加固了工事,做好了御敌的准备,山上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打败了敌军的多次轮番进攻。毛泽东这首词,就是歌颂这次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的。
该词的前段,写任凭敌人重重包围进攻,但红军不为敌人气势汹汹所吓倒,不为八月失败而气馁。仍然是大气凛然,岿然不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完全体现在词的后段之中。
"早已森严壁垒″,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也正是这种正确的军事思想,多次挽救了党和军队。
"更加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能成为坚固的城堡。在毛泽东心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劳苦大众,这种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也完全不可能被打破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红军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又从茨萍调来了一门迫击炮,两发炮弹射向敌军阵营,敌人以为山上主力援军已到,并乘夜仓皇逃跑。这也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的战例。
结篇之余,敬以七律铭记。
鹤楼之顶响雕弓,
把酒霞觞见赤红。
烟雨苍苍幽落照,
旌旗冉冉兆飞鸿。
湘南山鬼吹无敌,
岭北军民尽自雄。
早已森严坚铁壁。
黄洋界上笑秋风。
《毛泽东诗词与党史》
文/周阳生(连载二)
鹤楼之顶响雕弓
黄洋界上笑秋风。
一九二七年春,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伟人词云: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这首词抒发了对当时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愤慨和对革命前途的担忧,表现了伟人斗志昂扬,百折不摧的革命精神。
该词前段写,在黄鹤楼上看茫茫江水,支流分布,联想到国内南北军阀割剧,内战不止。战火燃烧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出了当时反革命的气焰嚣张,黑色恐怖笼罩全国。"大江"喻革命潮流,"龟蛇"喻反动派,此句直接点破反动派妄图阻止革命潮流的野心与妄想。
词的后段写"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惋惜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被右倾机会主义葬送。而坚定的革命者在努力寻找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1927年8月党的"八七″会议召开,罢了陈独秀的官,决定了武装斗争的路线。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0月,又率领红军到井冈山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27年春,仿佛预见了共产党于8月撤销了陈独秀党内职务决策的果断英明,使词中的"心潮逐浪高″成为了真正共产党人的心声。
1928年秋,毛泽东又挥笔写了《西江月.井冈山》,词云: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秋,在湖南省委"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下,红军二十八、二十九团进攻湘南,遭到"八月失败″。毛泽东闻讯后,亲自率领红军三十一团第三营到桂东沙田去接应二十八团回井冈山。当时井冈山上只留下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守山。8月30日,湘敌吴尚第八军乘机从都县直插黄洋界,并向井冈山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守山的红军早已接到了毛泽东的指示,加固了工事,做好了御敌的准备,山上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打败了敌军的多次轮番进攻。毛泽东这首词,就是歌颂这次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的。
该词的前段,写任凭敌人重重包围进攻,但红军不为敌人气势汹汹所吓倒,不为八月失败而气馁。仍然是大气凛然,岿然不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完全体现在词的后段之中。
"早已森严壁垒″,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也正是这种正确的军事思想,多次挽救了党和军队。
"更加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就能成为坚固的城堡。在毛泽东心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劳苦大众,这种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也完全不可能被打破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红军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又从茨萍调来了一门迫击炮,两发炮弹射向敌军阵营,敌人以为山上主力援军已到,并乘夜仓皇逃跑。这也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的战例。
结篇之余,敬以七律铭记。
鹤楼之顶响雕弓,
把酒霞觞见赤红。
烟雨苍苍幽落照,
旌旗冉冉兆飞鸿。
湘南山鬼吹无敌,
岭北军民尽自雄。
早已森严坚铁壁。
黄洋界上笑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