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
周阳生(连载六)
妙算指挥成砥柱
神机经略化云烟
1931年春,毛泽东写下了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云: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以鲁滌平为总司令,开始布置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第一次大“围剿”。敌军采用“并进长追”的战略,于11月大举向我进攻。当时红军约四万人,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采取放开两手、诱敌深入、聚歼敌人于革命根据地之内的战略方針。毛泽东说:"我们的第一仗就决定打而且打掉了张辉瓒的主力两个旅和一个师部,连师长在内九千人全部俘获,不漏一人一马。一战胜利,吓得谭师向东韶跑,许师向头陂跑。我军又追击谭师消灭它一半。五天内打两仗(1930年12月27日至1931年1月1日),于是富田、东固、头陂凿敌畏打纷纷撤退,第一次‘围剿'就结束了。但蒋介石贼心不死,紧接着又以二十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这首词是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第二次反“围剿”之前写的。
"万木霜天红烂漫″,这句写冬季南方战场的景色,以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美好可爱和根据地军民团结、昂扬奋发的战斗情绪。“红烂漫”,层林尽染,一片火红色彩绚丽,也象征着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
"天兵怒气冲霄汉″毛泽东在反第一次大"围剿”中鼓励红军时题词:“敌人已经向我们的基本苏区大举进攻了。我们无论如何要战胜这个敌人。我们要用一切坚定性、顽强性、持久性去战胜这个敌人。我们这样做就一定能够最后的战胜这个敌人。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这句词写红军战士在毛泽东的统帅和鼓励下,个个似天兵天将,怒气冲天,英勇战斗。“霄汉”,指天空。
“雾满龙冈千嶂暗″雾气弥漫龙冈,群山俱暗。“龙岡”,在江西省兴国、宁都、吉安、太和之间,峰峦重迭,形势险要,是这次战役的主要战场。“嶂”,是形势高险象屏障一样的山。当时我军下令进攻是在拂晓,正是雾气浓重的时候,所以说“雾满”、“嶂暗”,也象征红军不畏强敌,突破雾障奋力反围剿的决心与斗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是写1930年12月30日龙冈一仗,红军全歼张辉瓒部,并活捉了张辉瓒。张是第一次“围剿”红军的前线总指挥、敌十八师师长。“齐声唤”,指军民齐声欢呼胜利。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这两句说蒋介石又发动了对江西中央区的第二次“围剿”。“风烟滚滚”是指敌军气势汹汹,似乎来头很猛。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毛泽东说:"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不周山下红旗乱”,是说在当初共工造反的地方,英雄的红军和广大工农群众正高举反围剿的红旗,进行着摧毁蒋家王朝的革命斗争。
结篇之余,敬撰七律铭记。
雾满龙冈寒色凛,
红军怒气彻霜天。
峰峦重叠地形险,
岩壑纵横江势绵。
妙算指挥成砥柱。
神机经略化云烟。
不周山下歌嘹亮,
万众新声震百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