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球友于振锋
一一陈年旧事/老年印记之十
原创 陈昌华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我是谁?一个业余得不能再业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篮球爱好者,就像千千万万放了学、下了班的一个学生或一个工人,在球场上蹦跶几下的球迷一样,打个三对三的半场,流一身臭汗,过把瘾而已。尽管年轻时也曾打过一个洛阳地方国营小厂的厂队,一所教育学院的教工队,一支市委宣传部的代表队。但这些队,没有一个队能登上专业的大雅之堂。但为何,我会写我的球友于振锋呢?
懂行的人一定会知道,我尽管业余,但我的这个球友一定不业余。写一个业余对业余的球友,肯定味如嚼蜡。别急,就让我慢慢道出这位绝不业余的球友之球事吧。
于振锋是何许人也?他是地处13朝古都的洛阳师专(现已升格更名为洛阳师院)的一名体育教师和一名校女篮专职教练。虽然学历不高,只是中专毕业,却因极富篮球天赋,不知被哪位师专的“伯乐”相中,居然在洛阳师专觅得了这个千里马驰骋的疆场。这在那个文凭大行其道的年代,他如果没两把刷子,在堂堂高校,恐怕难有立足之地。我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认识他并开始与他打交道的。

我那时在洛阳市委宣传部文教科当科长,跟全市大中专院校和市教育系统有工作联系。由于从小爱打篮球,就和同样喜欢篮球的市委宣传部李部长以及市教育局的呂局长一拍即合,拉起了一支洛阳市教育系统的代表队——“钟声队”,参加市里的篮球联赛。队员是从全市大中专院校的篮球尖子在校生和教育系统的体育教师中选拔的。于振锋作为洛阳师专代表队的主力后卫,也被选中,进入了“钟声”代表队。
说是全市教育系统的“钟声”队,其实还是以洛阳师专的主力队员为班底,配上其它院校的篮球尖子共同组成。于振锋擅长打组织,场上队员在他的穿针引线之下,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钟声”队打的最漂亮、最经典的一场球是对洛阳驻军80304部队的一场比赛。
这是一支军级的专业球队,不仅人高马大,而且能功善守,个人技术和战术素养都是一流水平。赛前根本没把“钟声”队放在眼里,“钟声”队也根本没想过能取胜,只是抱定了少输几分的必拼信念。一个太过轻敌,过于放松;一个有备而来,全力以赴,一减一加,实力的天平开始倾斜。比赛一开场,完全出乎了80304部队的预料。“钟声”队阵地、快攻全面开花。80304部队完全被打懵了,待到回过神来,重整旗鼓,已经晚了。“钟声”队以弱胜强,打出了一场令人不可思议的胜仗。作为主力后卫的于振锋,自然功不可没。这是“钟声”队历史上战胜过的一支最高水平专业队的比赛,多年后,我和于振锋聊起这场比赛,还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军级队,什么概念?跟省队差不多一个档次。钟声队,什么概念?充其量一个市教育系统的业余队(其实这支队还有一个打过省队的转业下来的市体校篮球教练,一个打过省大学生代表队的主力前锋,并非都是无名鼠辈,80304部队主要输在了轻敌上)钟声队敲响了这么一次嘹亮的钟声,真是太牛Ⅹ了。

其实,真正让我对于振锋刮目相看,啧啧称奇的牛事还在后面。
钟声队因结构太过松散,存在时间不长就解散了。我在1993年下海,离开了洛阳,来到了深圳,在一家老牌上市公司一一宝安集团当宣传部长。因忙于打工,和洛阳不少老友包括于振锋联系就慢慢少了。只是听说他鲤鱼跳龙门,调到了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任教。我曾纳闷,一个专科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有何能耐,居然调进了首都北京一所赫赫有名的本科体育师院,这肯定得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窍道。
我因组织筹拍电影《砚床》,到北京出差,见到了于振锋。老友久未相见,必然一醉方休。酒酣耳热之际,他告诉我,当年我们曾有一次在北京亚运会看国际比赛,好像是中国队对韩国队吧,那是我“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看到如此高水平的大赛,激动之余大发感慨:“你要是打算吃篮球这碗专业饭,就一定要到北京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振锋说,就是我这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一句感叹,开启了他的赴京之梦。其实,许多年来,于振锋从未忘记给自己充电,他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千方百计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进修培训,拜下了不少名师权威。回到洛阳师专后天天呕心沥血,挑灯夜战,写专著,发论文,做学问,时常在重量级的体育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一下进入了国內篮球教学科研的前沿,引起了一些篮球界权威人士的关注。能够在有关导师的举荐下,调入北京体育师院,既有恩师的知遇之恩,更有他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专业积淀,二者缺一不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能从洛阳师专这个普通院校,不显山不露水地调进了多少人才可望不可及的北京体育师院。谁都没想到于振锋能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没人不服气这个中年汉子还真是牛!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更牛的事让我彻底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北京一别,又是数年。我已退休了,赋闲在家。忽一日,接到于振锋的电话,说要来深圳出差,好久未见,想见见面,我自然喜出望外。酒逢知己,不在多少,他还是那么豪爽大气,干杯必喝,一饮而尽。席间,聊起中国篮球,他已早不是钟声队那个主力后卫了,也不是北体师那个钻在象牙塔里的教授博导了,而是中国篮协聘请的高级科研小组的成员了,专门参与研究中国篮球的发展与未来,成为出谋划策塔尖上的专家大腕了。这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令我惊诧不已。
这次见面记忆中好像是2018年末,距2019年在中国举办的男篮世界杯还有大半年时间。当时篮协别出心裁的红蓝两队还未成立。于振锋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们科研团队有一次与篮协某位高级官员沟通时,不知说起了一个什么话题(我这人记性不好,没记住),他在会上毫不留情地直言不讳:“如果处理不好,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会把底裤输掉”。我当时听后大不以为然。凭新任篮协主席姚明的资历和水平,中国男篮世界杯上有可能创造奇迹。于振锋是否太吹毛求疵,过于苛刻了,会不会是危言耸听。岂料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让人大跌眼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男篮,最终在家门口连小组都没能出线,还真被于大教授一语中的,不幸而言中了,你不服气还真不行。
这就是我的球友于振鋒,一个从草根成长为中国篮球一名大师级的科研人员和大学教授。不知下次与他聚会,会不会又出什么惊人之语和大胆预测。
我期待着。
2020年5月29日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诗歌、歌词多次获各级文艺创作奖。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陈昌华图书邮购信息(需要者请先加微信号baoanchanghua后转款并附详细通讯地址后进行快递。折后价含快递费。
企业常青藤(文集)/企业管理出版社/定价/48.5元
印象与烙印(诗集两卷)/南京出版社/定价/90元/6折/54元
旗帜咏叹调(诗集)/团结出版社/定价/52元/6折/31元
深圳编年诗(诗集)/四川民族出版社/定价/38元/6折/22元
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诗集)/四川民族出版社/定价/45元/6折/2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