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全国政协礼堂(4)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全国政协礼堂之四
昨天,我们在“走进全国政协礼堂之三”中,就其建设规模、地理位置、建设风格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今天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还要涉及与之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十大建筑工程”。
如前所述,全国政协礼堂当年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下建成的。全国政协礼堂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工程,筹建于1954年春,次年下半年完工。
据了解,全国政协礼堂建成使用一年多后,周恩来总理又忙于筹划建设人民大会堂等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工程。


我5卷本、300万字的《深沉的思索》政论系列文集出版发行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上图为我与出席我发行式的《人民文学》杂志总编辑、著名作家崔道怡先生在一起;
下图为我与出席我发行式活动的中国文学院教授、著名政论家何振邦先生在一起。
那么,这十大建筑工程的另外九大建筑又都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也作个简单的介绍:
除了全国政协礼堂的另外九大建筑工程分别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上述十大建筑工程,乃新中国成立后举世瞩目的十大工程,据说受到当时世界媒体和各国政要的关注。
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全国政协礼堂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政协本身开展各项活动,而且中央国家机关的许多重要活动也在政协礼堂举行,如前所述的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在此召开。
60多年来,全国政协礼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的辉煌历程闪光的足迹。
叙述到这里,我们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全国政协礼堂始建于1954年,完全竣工于1956年,但在建设风格方面,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政协礼堂是苏式的建筑风格,其外观庄严、典雅、大方,其内部设计厅堂华丽,是新中国的主要建筑之一。
在即将结束关于全国政协礼堂的4篇短文的时候,我的感慨很深:这并非因为小小的我,能够把自己的系列丛书发行式搬到政协礼堂来举行,而是深深地为周总理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牺牲精神,而感慨万端,也为祖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深感欣慰和自豪!
以下是我曾采写过的一批书画艺术家和他们的精美作品,请您欣赏。
艺术家作品展示

薛林兴先生,1951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北京林兴画院院长、中国仕女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评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