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回眸
戴永久
雪域高原西藏,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大气粗犷,人文底蕴丰厚,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自然、历史遗存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动物天堂、植物宝库,也是人类农耕、游牧文化,最为丰实完整的圣地之一。
现将我援藏期间,在加查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相关器物分为植物篇、动物篇、食物篇、用物篇,等门类,分别实录,单独成章,与诸君共赏。由于在藏时间短促,当年仅凭记忆整理,不足不准之处,敬请包涵。

动物篇之八 水獭
水獭,又名獭,獭猫或水狗,本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我国各省几乎都产。由于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水獭,头宽额扁,吻部短而不突出,裸露的小鼻垫上缘呈“W”形;眼睛和耳朵都很小,耳和鼻孔都长有小圆瓣,潜水时可以紧紧关闭,防水流入;四肢粗短,趾间有蹼,趾爪长而锐利,能像鸭子那样,在水中游泳和潜水;体毛较长且细密,背部深褐色,闪油亮光泽,腹部毛色较淡,呈灰褐色;体长约60到80公分之间,尾巴扁平,长,有身体的一半有余,整个体驱细长,呈圆筒状。水獭栖息于河流、湖泊和溪水中,特别爱在水流较缓、水的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贫乏而鱼类较多的地方,筑巢居住。
水獭的毛皮美观华丽、皮质轻柔而坚韧、底绒丰厚,能御严寒,可以用来制獭皮大衣、大衣领、帽子、袖口等,在国际市场上称得上是一种珍贵皮毛。 雅鲁藏布江流经加查县陇南地段,转了一个大弯后,江面变得狭窄,江中乱石遍布,水中暗石涌动,江水在两岸青山映衬下,碧玉一般,清冽透明,冲击石上,浪花四溅,壮美景色,如诗如画。由于山岩陡峭,路窄崎岖,路过者无一例外,必得下马步行。猛一抬头,你会发现,江中近水朝阳的岩石上,有几只水獭,以或躺、或蹲、或趴的姿态,漫不经心地在那儿悠闲的晒太阳。一眨眼,它们像跳水运动员接到号令一样,机灵而敏锐的不约而同,纷纷滑入江中。它们时而在水面,浮游追逐,打闹戏嘻,哗哗江流,顷刻间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时而又深潜水下,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生死莫测。当人们“看戏淌眼泪——为台上担忧” 之时,潜入水中追寻鱼群的“勇士”们,又优哉游哉,先后露于水面,纷纷将猎获的胜利果实,拖出水面享用。如此反复,不知疲倦。
难得的是,它们一旦发现水禽在水面上缓慢游动,它会从水下悄悄潜近,一口咬住猎物,拖入水中,溺死以后,慢慢享用。此情此景,让人赞叹不已。也不知是此物惹人喜爱,还是在江流中无法猎取。我在藏期间,从未听说有人捕过水獭,在供销社土特产品收购处,也一直未见水獭皮的踪影。

动物篇之九鸽子
加查县不但有野生鸽子,而且数量极大,有时一群野鸽子,就有五六百只,多的甚至上千只。西藏的野鸽有两种,一种是羽毛灰色、每只半斤左右、一年四季常住在靠近村庄山坡的小洞穴里的普通鸽子;另一种背上的羽毛是灰褐色,胸前羽毛为白色,颈部有白色的羽毛圈,每只有七两多重,喜欢常年住在高山岩石洞中,每年只有寒冬腊月山上冰天雪地、找不到食物时才飞下山来觅食,次年四、五月即又飞回山上去,这就是山鸽子,也叫岩鸽子。
鸽子肉,鲜美可口,据说可以滋阴补肾,有人用鸽子肉加些天麻,不放盐巴,再加些青油清蒸,吃后对治头痛或失眠有一定作用。西藏的野鸽子之所以很多,主要是当地人,没有吃它的习惯。野鸽子在当地是一种害鸟,收、种季节,它会成群结队,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只能用原始的赶、吓的方法被动应付,有时,一块地要反复补种多次才勉强过关。据说,当地也有掏洞捕捉、放圈套捕捉、用火药枪猎杀等多种捕捉方法,可惜我却始终无缘碰上。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