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武传珍
齐白石先生说过:吃是最高的艺术和追求。原来,吃好饭,会做好饭,是了不起的本领,马虎不得。
我最近几年蒸的馒头不像样,跟石头似的,能砸死人。没有妈妈的味道了。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母亲生前做的饭菜好吃。于是乎, 我问了几个人,她们都说:馒头没蒸柔软,是发面对碱、对面粉后,没有醒好。她们说得不错,确实因为习惯了赶时间上班,醒面几分钟就上锅蒸,就馏死了。
这次对好碱、面粉揉均匀后,醒半小时后,再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毎个小面团揉一分钟左右,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往笼布上浇点凉水,防止馒头粘笼布,把一个个小面团放在箅子上蒸了二十多分钟。这次终于成功了,馒头香喷喷的,白中透着浅浅的鹅黄色,很柔软。仿佛找到了母亲的味道。
孩子们不在身边,我们两个人吃饭,不能蒸的馒头太多,七八个馒头就吃两天。天天蒸,太麻烦。发面的时候,先把面引子放入盒中,用一碗多温水泡开了,放入半斤多面粉,搅拌均匀了,盖上锅盖,就等时间了。面开了,再对一调羹左右的碱和半斤多的面粉。发面和醒面都要看季节。 冬天发面,要是家里没有暖气,得提前两三天发面,面才能冒出气泡发开。
春天、秋天要头一天发面,第二天才能发开。夏天天热,早上起来发面,上午十点多就开了,大约三四个小时,要是放在阳台上照射,个把小时就开了。不过,夏天千万不要头天晚上发面,那样面就发过了,蒸出来的馒头不劲道,失去面粉的麦香味。冬天、春天、秋天对好碱、面揉均匀后要半个小时左右。夏天醒面,十来分钟即可,要是再醒半小时,就醒过了,蒸出来的馒头发酸。
蒸馒头还有一关,要把握好食用碱的量。这也要根据季节而定。冬天、春天、秋天的时候,用碱少点,对半调羹碱就可以了。夏天要对一调羹的碱。碱大了,蒸出来的馒头发黄、裂纹,碱味太大。碱少了,馒头会发酸。对好碱、面后揉一揉,闻一闻,如果闻到麦的清香味,说明碱对的正好。碱对大了,碱味大,面要多醒一会儿。碱对少了,有点酸味,试探着再少放点碱。
以前,听大人们说:馋婆娘蒸馒头不留面引子。所以一定事先留出一个面团放盆里做引子。否则,一不小心,都揉成馒头蒸了,下次再发面,要到邻居家找,就麻烦了。
夏天天热,要把吃剩下的馒头装入食品塑料袋,放入冰箱冷冻,馏着吃,跟新鲜的一样。我们家的人脾胃虚弱,要常吃发面的食物。连烙油饼也是发面的。尤其是晚餐。偶尔吃一次水饺,大都是早上包的。有时候做饭也嫌麻烦,在下班的路上买点饭回家吃,可是没有了妈妈的味道。
当我做饭嫌麻烦时,我这样劝导自己:看电视、玩起手机来怎么不嫌麻烦?能填饱肚子,当饭吃啊?人人都会吃饭,还想吃好饭,而且还要学会做饭,做好饭。这是生命、生活的至关重要的黄金链条,缺一不可。我自以为是这样的。难怪齐白石老人说:吃是人类最高的艺术和追求。所以高质量的生活是耐心的、细致的,马虎不得。
要把握好物质与时间的量与度。否则,做出来的饭菜,家人都不喜欢吃,扔掉了。不仅仅是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愧对老天爷提供的食物。因为民以食为天,所以,一个馒头,它是馒头,它也是老天爷。尽管现在科学种田发达了,如果老天爷不风调雨顺,我们能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
做的饭菜质量差了,贤妻、贤夫真的变成了嫌妻、嫌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