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人:王学龄
行书书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在书写速度和用笔上都有所不同,书写速度加快,用笔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笔逆锋,笔笔回锋收笔。但是,行书也有行书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行书的基本特点:
1、书体流畅。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楷书的书写,草书的慢写。
2、笔法简洁。行书的笔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其特点表现在运笔过程中的简洁性、快捷性,但并不是说写行书就是随意性。行书的书写是建立在楷书基本功的基础上而来的。也有人认为,不写楷书直接学习行书,笔者认为没有严格要求。
3、章法自如。这里说的章法既有整篇也有单字的章法。整篇来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字的大小,单字结体也可以调整笔画大小,这些就是行书的自如性的特点。
4、可变可省。可变,即是可以变化之意,在连续出现几个相同字形或偏旁时,可以改变为不同的写法。可省就是某些偏旁可以省略写法,但必须符合规律要求。
5、点画连号。在行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点画的连带,通过这些连带,使行书显得更加行云流水。
6、方圆交替。行书以圆笔改变了楷书的方笔,但也有方笔,进而实现方圆交替,使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变。
行书笔法的特点:
1、中锋为主。在行书书写中,中锋用笔仍然是主要部分,这样的效果使书法更加饱满、入木三分。
2、藏锋为重。有时用在起笔上,但更多时用在收笔处,比如横画的收笔,使字更加稳重,消除了漂浮之感。
3、尖笔起笔。大多数情况下,都使切笔的方法,形成尖笔效果,更容易体现行书“自如”的特点。这其中也包括顿笔、提笔、压笔、按笔等多种笔法。
4、使转连贯。行书在遇到需要使转时,它的笔势必须是连贯的、一致的,要求书写者要有较好的笔控和驾驭能力,不能出现“断气”、”断笔“等现象。
行书的书写要领:
学习行书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1、要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笔法是构成书写的主要因素,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起、落、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2、熟悉点画的书写规律。行书的点画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量多记、多练,为进一步书写提供能力。
3、多看多画。多看就是多看帖,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包括点画、结体、字形等,加深记忆性的概念。多画就是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提笔书写,而是用手指对着字帖画,养成书写习惯。
4、加强对使转的单独训练。使转是行书最大的一个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转就是行书书法的灵魂。要特别注意对毛笔的驾驭和控制能力,让使转保持连续性和气息的统一性。

1、中锋 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
2、偏锋 侧锋 特点形方单薄。
3、藏锋 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
4、露锋 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
5、落笔 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 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
7、顿笔 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
8、蹲笔 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 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 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蹲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
11、方笔 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 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
13、过笔 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亦称走笔。
14、顺笔 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 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 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 笔锋随棱角写出而带方角的点画,称为折笔,即所谓“折似成方”。
18、转笔 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 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 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 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
22、峻笔 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 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 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
25、驻笔 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少驻。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 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 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