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张玉娥 (内蒙古)
推荐: 茹悦 (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百度、昵图网

生生不息的黄河儿女
文/张玉娥
黄河水源远流淌
黄河的故事娓娓悠长
站在几字湾头黄河至北地标上
远眺银色河水苍茫
仿佛又一次
讲述沿岸子民不屈与坚强
述说他们曾经的离愁和忧伤
那一首首
兰花花 圪梁梁
在淡粉的红柳花开季传唱
渡口浪涛记录下送亲的故事
一遍遍 一桩桩
顺流而下的羊皮筏桨
承载着河滩人谋生的行囊
下水人乘筏 上水筏乘人
无论那样艰苦与沮丧
挎着装有粗粮的皮囊
缆绳像野马的拖缰
排除险滩的阻挡
风餐露宿他乡
沙蒿畔的人儿影哟
牵动着神仙也挡不住的念想
湾里的祈雨调

赶牲灵的响铃铛
走南闯北赤脚肩抗
在黄河沿革的进程
中尽显忠良
一代代 一腔腔
用智慧技艺改变着沿岸家乡的现状
那举世闻名的二黄河人工开挖
凝聚了父辈们总干精神的高尚
蒙汉民族团结向上
心中孕育着光明的向往
自然灾害的频发
盐碱贫瘠的土壤
曾将生命缺乏了营养
人畜的不经弱样
何时能挺直了胸膛
他们觉得哪里有党的阳光
哪里就有一束光亮
如河水湍湍流淌
汇聚着无穷的力量
在万物复苏的季节
韵律生命的潮落潮涨
普写灵性纵然的华章
嫩沙葱钻过硬壳向上生长
并非不讲究的模样
而是透出坚韧挺拔的坚强
马兰花常常是勇敢者不屈的偶像
沿着传承黄河文化的方向
精心营造智慧的力量
创造杭哈文明的辉煌
那温存的雕花马鞍的精良
羊皮筏的劈波斩浪
二妹妹红头巾里希望的眸光
开放在建设家乡
振兴旅游业的网络红墙
在演绎时代进步的当下
焕发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光芒

今天的黄河儿郎
传承先辈不变的担当
迎着百年建党的声浪
肝胆相照代言家乡
提倡:
“三品共建
三体共育
三生共融”的战略意向
推动现代化农牧业
提高产业质量
万头肉牛和奶绵羊
智能殖养
合作企业推波助澜振兴家乡
几千亩麒麟西瓜听着就垂涎滴香
在开遍向阳花的河套大地上
为家乡人富裕带来更多希望
翰墨飘香《边词》吟唱
五原烈士陵园红歌意味深长
祥云图腾的蒙古毡房
三弦弹唱
马头琴拉响
古老的黄河文明百转绵长
天赋河套美誉盛扬
黄河水奔腾日夜流淌……2021-04-11

简介:
张玉娥,1963年出生,爱好文学。曾参加了全国文学函授协调中心的《柳絮》文学函授院,二、三、四、五期,分别是1984年、85、86、87年度的学习并结业。 近两年重拾文学创作这一爱好,坚持看书学习。多篇(首)作品散见“户外帮”“中年原创文学”“纪实纵横”“丽江文艺”“呼伦贝尔日报”等公众平台及刊物。
力求发挥余热,创作更多表现家乡人文特色的作品。收获自信,勇往直前。
五原县诗词学会、五原县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须知: 海外华人文学致力于华人文化交流,努力打造文学爱好者学习共进的平台。
1、只接受原创投稿。题材包括小说、散文、评论、格律诗、词、赋、现代诗。稿件内容健康,不涉及政治,不得抄袭,结构完整,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来稿版权自负。若非首发原创的作品,请在投稿时注明!
2、投稿资料:包括原创文稿、作者简介(200字以里)、作者高清照片1张。
3、投稿:投稿后15天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稿件,恕不退稿。
4、凡已投稿及选稿作品,经审核后,编辑不再做修改。
5、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提供制作预览。
6.赞赏高于10元(含10元)70%返回作者,30%用于诗刊发展。10元以下不返回,用于诗刊发展。
投稿微信:ru243649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