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 前进 原创 平静
延安,陕北高原上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延安,中国革命圣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这里确立,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形成。
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
红色历史 永远的记忆
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在新的中央领导率领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历经千难万险,途径江西、福建、广东等11个省,于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瓦窑堡会议后,中中共央又部署了东征和西征,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从而形成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复杂的形式面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摒弃前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原驻扎在延安的东北军撤出延安城。
1937年1月,党中央由保安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照耀中华民族胜利前进的灯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将红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就在《论持久战》发表四个月后,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党的六届六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全当的步调得到了统一。
从1939年冬到1940年春,共产党击退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又制造了“皖南事变”。党中央坚持团结抗争、顾全大局的方针,妥善予以解决,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赞许。
1941年至1942年,面对严重困难的局面,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了各种有力的政策措施。从1942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的延安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全党的新的团结统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击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为共产党换得了合法地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946年6月,蒋介石终于撕下了假和平、真内战的面具,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7年3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胡宗南率25万大军对延安发起了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我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沙家店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全面进攻的彻底失败和西北野战军战略反攻的开始。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布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提出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目前的形式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制定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政策和纲领。
1948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杨家沟,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预示着新中国的诞生。4月22日,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重新收复了延安。至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十三年的战斗历程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十三年创造的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期间创造的丰功伟绩令世人瞩目:
高举新民主主义伟大旗帜,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住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航向。
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全面走向成熟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执政为民的丰富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 前进
重温革命历程,让我们深刻领悟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们在那样异常艰难的岁月里,靠着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就没有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中央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历经千辛万苦,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以顽强的革命毅力到达陕北。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军事封锁,1940年至1942年,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到了“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重境地。中共中央发出“自力更生”的号召,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他们靠“一把锄头,一支枪”,用生命和鲜血,把一个“只见梢林不见天”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腰的陕北好江南。八路军第359旅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接过先辈们手中的革命旗帜!他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崇高境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践行党员标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凝心聚力,精诚团结,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向前进!
作者简介:
平静,中共党员,回族,就职于宝鸡市建设银行,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签约作家。为你诵读•现代诵读艺术委员会成员。多篇文字发表于《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宝鸡金融》《麟游文化》及《宝鸡作家》《都市头条》《今日头条》《作家网》等平台。在2020年宝鸡市文联举办的“我身边的文化自信” 征文中获得优秀奖。荣获2020年度宝鸡市作家协会“最佳投稿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