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董素印简介:
江苏省射阳县政务办董素印,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某市级网站特约编辑,从事新闻宣传、党委秘书、新闻采编、党史研究、政务服务等工作三十多年,100多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采用,获评首届鹤乡文化英才,入选《中华文化人才库》。

长龙卧波港珠澳
文/董素印(江苏射阳)
长虹卧波碧海上,泽被后世万年长。
阳春时节,“百岛之市、浪漫之城”珠海迎来了久违的客人。因对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的好奇和景仰,我专程来到阔别20年之久的珠海海口,目睹这一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乃至人类发展史册、以超大建筑规模闻名世界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壮观,现场感受一个伟大民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于2018年10月24日开通运营、历时10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隧工程,全长55公里。据介绍,主桥段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经珠海拱北湾东南部,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堪称人类奇迹。
登临珠江口海岸,只见伶仃洋上万里波涛,汹涌澎湃,海天一色,一望无边。极目远眺,港珠澳大桥宛若一条蛟龙,蜿蜒游荡于蔚蓝海面之上,时而卧波浮游,时而钻入海底,傲视巨浪,绵延天际。面对眼前场景,我不免产生疑问:作为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为何要建成桥、岛、隧交通混合体? 解说人员告诉我,大桥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桥体就要建得建高,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要满足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桥体又得建矮,最终形成“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这一最合理方案,就是在航道海域将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管道连接两端桥身,让大桥连成一体。如此杰作世界独一无二。
从广阔的海域伸向至位于珠海澳门人工岛,南侧是港珠澳口岸,北侧是港珠澳口岸城,旁边的建筑物和设施有退台式商业、海湾方舟、海上文涛、映月公园、海天仪、游艇码头、许愿塔等标志性景点。据说,大桥整体经过类似的四座人工岛,每座人工岛约10万平方米左右, 地面标高为5米,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这些小岛都是在外海“无中生有”人工造出的,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创造了世界纪录。特别是东西人工岛建筑一侧设有宽阔大台阶,从底部向高处延伸,预留增装6部电动扶梯的空间,可让游客在不同高度欣赏风景,如海豚的栖息地、大海的波涛浪花和日出日落等海面景象,是岛上旅游的绝佳去处。
来到位于珠海澳门人工岛南侧的港珠澳口岸,腾空而起的桥头口岸大门如高悬的“月牙”,又如初出地平线的太阳, “月牙弯”大门正中间嵌刻着“港珠澳大桥”五个遒劲有力大字,将桥头口岸妆扮得格外雄伟壮观;来自澳门、珠海的车辆源源不断汇聚于此,据说这里便是大桥的“龙头”,穿过口岸,便驶入双向六车道大桥,流动的车流在酷似活化的桥体这个“龙身”上快速流向浩瀚大海。于是,我大胆设想,驾乘人员行驶经过整个大桥,美丽多彩、变幻莫测的珠海风光饱览无遗,恐怕也是一次极好的海上旅游。
暴露无遗的是看得见的风景,令人称奇;然而,港珠澳大桥还有一连串隐藏着看不见的“风景”,更是令人乍舌。
海底沉管隧道是一个庞然大物。据说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下管的岛隧工程,科研人员创造性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突破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沉管隧道内,车辆可畅行无阻;隧道上方航道,30万吨油轮可满载畅通。
港珠澳大桥还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世界桥梁史上亘古未有。据说大桥能抗16级台风和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这一跨度冠绝全球的超级工程凝聚着中国智慧和中国能量,展现出大国重器的强大魅力,将长久屹立于伶仃洋中,听潮起潮落,观车来车往,喜看粤港澳三地巨大变迁,见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