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杜鹃”分外香
文/刘巧玲
挤出时间,赶着花期,我们一行四人去毕节“百里杜鹃”赴一场杜鹃花的盛宴,睹一下花海盛况。
有一句话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可见贵州雨是最寻常的,一下起来淅淅沥沥个没完。雨如投入湖中的石头,掀起心中阵阵波澜,坐在车里很郁闷,埋怨这雨不解风情,心也总在退缩与前进间徘徊、纠结。
询问意见,三个伙伴异口同声表示:“走这么远,费了这么大劲,专门来赏花,下刀子也要去。”铁了心要把一件事干成,肯定行。或许“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于是我们兴冲冲登上景区大巴。
车从贵阳出发,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到了毕节。倾盆大雨如注,打着雨伞全身都湿透了,潮潮地贴在身上,及不舒服。一到景区门口,我惊呆了,这杜鹃花的魅力可谓大啊!与我一样的发烧友真的不少,来自天南地北,人山人海的。听人说她为了赏这的杜鹃花,专门在贵州待了多日,毕竟这里杜鹃是天下第一,值得期待。听了这话,我更心驰神往了。
1
坐在观光车里,迎着风,不时地嗅到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行进中,一个朋友突然大喊起来:“看杜鹃花,好大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树树白色的杜鹃花,肆意地怒放着,整个树一片洁白。单个花型似喇叭桶状,几只单花蹙成一朵丰满的花冠,大小如牡丹,繁繁茂茂的,壮观极了,第一次见白色的杜鹃花,异常兴奋。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红踯躅”等,为常绿和平常绿灌木。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因为花型美观、大气,被很多国外的国家誉为国花。花语为“节制”“诚信”“天真”和“爱情”。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积极向上渴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尤其喜欢杜鹃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行赞美它。其中,众所熟悉的这首:“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最为著名,因之杜鹃也获得“花中西施”美称,倍受青睐。
关于杜鹃花名字的得来,却与一个凄美的故事相连。传说古蜀国有位皇帝叫杜宇,为政勤勉,法治严明,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尊重,后来却遭朝廷奸人迫害,凄惨死去。死后,他的魂魄变成了一只杜鹃鸟,昼夜在皇宫后花园不歇哀鸣“子归,子归”。日久天长,嘴里吐血竟然染红了后花园的花,这花就是杜鹃花了。皇后夜夜听到杜鹃鸟的哀鸣,在后花园又见到殷红鲜血,明白这是丈夫冤屈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思念成疾,也郁郁而终了。她的魂魄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所以这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这就是书中“杜鹃啼血”“子归哀鸣”典故由来。后来被很多文人墨客运用在诗里,赞美人间不朽爱情。
资料显示:“毕节的“百里杜鹃花”很奇特,分布着马缨、鹅黄、百合、青莲、紫玉等40多个品种,以花树密集、花类繁多、花色丰富、花景壮观闻名于世,是世界范围内野生杜鹃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景观最美的一座天然大花园。”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还享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美誉。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2
我平生与杜鹃花结缘,三次。
第一次生病了,好友娟送我一盆杜鹃花,她希望我喜悦,早日痊愈。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杜鹃花,错误的认为它是圈养在温室里的花朵,很娇贵。树冠不高,墨绿叶片是椭圆形的,零星的开几朵深红色的花蕊,香气满屋,装扮的家很温馨。浅浅爱,深深喜欢,平素里,我不定期给它浇水、施肥、修枝。它很领情,每年开一次花,花很大气,特别美观。有它做伴,温暖了我的流年,芬芳了我的记忆,让我用心呵护与娟间的情份,让我们几十年的友谊弥久芬芳。
第二次见杜鹃花是一年“五一节”。带着70多岁老母登武当山。行至半山腰,她体力不支,走不动了,我们就在半山腰歇气。
放眼望去,眼前一片通红。我很诧异:“那是什么花如此绚烂?”经打听才知道是杜鹃花,树冠有一人多高,花冠不大,颜色通红,稠稠密密盛开着,一树树映得我神采飞扬。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花是灌木,能经受住风雨的洗礼,不惧艰险环境,给人积极向上力量。母亲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的杜鹃花,痴痴地望着,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映山红》来。她的乐观,豁达,令同行的人备受鼓舞,大家发出了啧啧的赞叹:“这老太太了不起。”我也是第一次见母亲那么放松,那么高兴,心里由衷地自豪。
接下来,她像充满电的电动车,电量十足。竟然在我没帮扶的情况下,一个人徒步三个多小时,从武当山的南岩登上了武当山的极致金顶。我常在想:“毅力是永久的享受”,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会焕发出熠熠的光芒。感谢这美丽、芬芳的杜鹃花赐予母亲力量,让她有信心和决心,战胜重重困难险阻,挑战她那个年龄的不可能。不仅赏到了美景,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让我对“信念永恒”产生了新的认知。
这次不辞劳苦,与友千里迢迢与“百里杜鹃”相会,我更是彻底的震撼了:这里的杜鹃花可谓多呀!从山头到沟底,全是花,一片红、一片白、一片黄……一个色彩斑斓世界,简直美炸了。杜鹃树冠是那么的高大,都有好几米。花是那样的繁茂,真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世间百媚何及君”呀!看得我眼睛都疼。
瞅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听导游滔滔不绝讲花神的故事:“汉白玉兰雕刻的花神,慈祥端庄、面带喜悦站在高高的莲台上,仙女背花筐,把朵朵杜鹃花撒向彝山……”信步在杜鹃花神索玛蔚的汉白玉雕塑前,深深鞠个躬,愿花神保佑这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福德安康。是呀!世界之大,各有其美,这里的杜鹃花独秀一枝,真该摩拜这神奇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让大自然久久为功,造福子孙后代。
雨中赏花别有一番况味。豆大雨密密的斜织着,偶尔一个溅在人脸上,打的脸生疼。可令我敬畏的是:很多游客宁愿让雨浇得浑身湿透,也不愿打伞遮挡。是怕伞隔住了花的香气,还是怕伞挡住视线,影响观花的心情?我想复杂的心绪兼而有之。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更愿意像杜鹃花一样,做一位坚强的钢铁战士,阳光下微笑,风雨中奔跑,让自己变得淡定、从容,从而“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旅游本身是一种感悟,遇见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繁华草木筑庄荣,鸟啼幽幽闹郁葱。清茶淡酒写日月,孤烟袅袅且随风。”花香鸟语,柳暗花明。有花的地方定能招来鸟的青睐。锦鸡箐是锦鸡们的家园,漂亮的红腹锦鸡生活在杜鹃花丛中,与花媲美,浸染花的芬芳,身上自带花的香味。很幸运,那天雨,竟然还遇见了一只红腹锦鸡,悠悠地在丛林下觅食,淡定自若。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定风波》里的几句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漫步画眉岭,具有“鸟类歌唱家”之称的画眉鸟,仍在雨中的花丛里蹦来跳去,真有一种恬适、愉悦、超脱感。伴着欢快的鸟鸣,我又想起了那个撑着雨伞,袭一身旗袍,忧伤、彷徨的丁香姑娘。如果她置身这杜鹃花海,轻盈迈着模特步,把屁股的M扭成N。她一定会被杜鹃花绽放的独特美所打动,定能及时抚去心灵忧伤,变得欢快、洒脱了。捧一本书,坐于杜鹃花花丛石凳上,文字会变成跳跃的音符,感受“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闲情逸致。或品一杯杜鹃花叶泡的香茗,目不转睛地瞅着香气袅袅的升腾,氤氲香气直入心肺,那种忘记时空的休闲,是一种超级精神享受。岂不美哉!妙哉!
雨中也总会有淡淡的惆怅、忧伤,尤其是看着杜鹃花落满地,心绪也总随着“落红”怜香惜玉起来。耳畔突然回想起《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让人思绪万千。
捡几枚散落花瓣,随意的丢在风中,任它遵循自然规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记得《红楼梦》里那位女主角,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花落时节,总会精心地建个大花冢,然后小心翼翼地捡起遗落花瓣,装入花囊,优雅地拿着花帚、扛着花锄、吊着花囊去葬花,悲悲切切地伤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作者曹学芹曾用歌曲《葬花吟》恰如其分表达人物性格变化,暗示着人物悲惨命运。也注定了她日后结局是早早“红消玉损”。而我却经历了人生的历练,修得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悠悠岁月,花开花落一年复一年。随着岁月的更迭,我们都不再年少。“逝者如斯夫”,真切地感知在容颜渐老的路上,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竭尽全力多学多思,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来拓宽生命的高度与宽度,就像这雨中盛开杜鹃花,不仅绽放美丽、诠释着生命的本真,也让生命璀璨、绚丽、多彩。
3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百里杜鹃”整整呆了四个多小时,总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为了不留遗憾,大家商议,倒着徒步走,把没赏到景致再粗略看看,累了再坐观光车返程。
可等大家兴冲冲走了几公里才恍然大悟,观光车不走回头。兜兜转转,一个同伴的鞋出了问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怎么办呢?大家很着急,只好向迎面来的观光车求救,几辆车人满为患,没停。心里悔不该当初,想想再拖延下去,返程的车就赶不上了。火急火燎中,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有空位的车。师傅看见我们狼狈样,笑着说:“知道你们是走不动了,再说天下雨,就停下来了。”车上,师傅安慰我们说:“不要怕,景区有规定,看到游客有困难,必须第一时间营救。前些时间,有位游客,突发心梗,幸亏是观光车师傅及时发现,送到了附近医院,要不生命都会有危险。”
听师傅一席话很安慰,也让我豁然开朗“百里杜鹃”香,不仅杜鹃花本身香气氤氲。还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飘至海内外的名气,让人不远千里万里领略它的美,浸染它的香气熏陶。而景区这种人文化管理,遇到困难、麻烦就出手鼎力相助,更得人心,意义悠远、旷久!
刘巧玲,一位文学爱好者,作品多见于《中国乡村》《首都文学》《中国文化报》《江山文学》《荷塘月色》《越南西贡解放军日报》《陕西文化网》《陕西农村报》《文化艺术报》《西安银川头条》《九天日报》《沧州晚报》《天门日报》《延河》《秦岭文学》《宝鸡日报副刊》《西部文学》《宝鸡散文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