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瓜
绵延的群山,纵横的沟壑。老家这近似严酷的环境,想不到却孕育出一种叫山鸡的鸟儿来,因其嘎啦嘎啦的鸣叫声,当地百姓干脆就把这种鸟儿叫嘎啦鸡了。
嘎啦鸡羽毛呈灰色,有褐色斑纹。红嘴,红爪,红眼圈儿。翅羽紧密有力,能飞善跑,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可爱呢。嘎啦鸡形体比家鸡略小。喜群居,常成群成群聚集在一起觅食、栖息。大群大概有几十只之多,小群也不下十数只。其公鸟比母鸟个头稍大一点,不像其它鸟类那样有明显的区别。
在我的印象中,嘎啦鸡是山里智慧超群的鸟儿,不要说成鸟,嘎啦鸡的幼鸟就十分聪明。在山里,当看见鸟妈妈带着一群拳头般大小的嘎啦鸡在觅食,你若是追过去想抓它一只,那也绝非易事。别看它们小,不会飞,跑起来速度快得惊人。你追它不上,它们就会拼命往草丛里钻、往长满田禾的地里钻,而一钻进去,谁也就无法再找到它们。小小的鸟儿,对伪装逃生术用得可谓出神入化。如果它发现你快要追上了,就会顺势一躺,抱块土块把自己遮挡起来,让你根本无法发现它。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一只嘎啦鸡。记得那是到山里去拾柴,在一墩席胡里发现了几枚鸟蛋,拿回去后,交给正在抱窝的母鸡,抱出来三只,仅仅活下来了一只。那只嘎啦鸡由鸡妈妈佑护着,与八只鸡崽同吃同住,一起长大。长大后的嘎啦鸡,比那家鸡可厉害了不少,虽说养恋了,但它毕竟是野物,仍保留些许野性。在槽里争食,它是胜者,它常会用那红色的嘴子,狠狠地啄走家鸡。
家里养的那只嘎啦鸡,它的童年是和鸡们一起度过的。翻过年到了第二年,冰雪消融,草胡子探出了绿色的脑袋,传递着春的讯息。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山里,嘎啦鸡又开始忙着寻找伴侣,准备孵化下一代。这儿一大群,那儿一小群,嘎啦嘎啦的鸣叫声,开始响彻春日空谷。
听到同伴们热切的呼唤,那只嘎啦鸡也鸣叫着做出回应。一个晴暖的午后,它终于按捺不住诱惑,寻着那一阵紧似一阵的鸣叫声飞走了,但到了傍晚时分,它没有选择留在外边,而是飞回了家。
就这样,飞走又飞来。过了一些时日,它开始在野外过夜,小住几日后,想起从前那个家,想起玩伴鸡们,偶尔也会回来,但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终于有一天,那只嘎啦鸡飞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和家里人都惦念着养惯了的那只嘎啦鸡,可是山野茫茫,鸟影难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