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上砂镇——庄氏祠堂文化
作者:庄国欢 汤学汉
辛丑年五月,庄国欢邀请我一同来到他的祖居地上砂镇。上砂镇,隶属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地处揭西县西端,西南与陆河县螺溪镇毗邻,东南与五云镇相连,北部与五华县的棉洋镇、梅林镇、龙村镇接壤。走近上砂镇方圆129平方公里,23个管区,143个自然村,除边沿地区300多人其他姓氏外,6万多人全姓庄,这才是潮汕庄姓第一聚居地。

上砂镇四周高山起伏连绵,中间为一个“小盆地”。榕江南河支流上砂河发源于上林、新岭等村,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镇,交通:兴汕高速穿境而过。
历史文化:上砂镇居民地方方言,操客家话。客家擂茶;揭西、普宁客属地区均流行喝擂茶的习俗,许多到揭西参观旅游的游客,都会去河婆擂茶馆 品尝独特的客家擂茶风味。在上砂镇每家每户都会自制擂茶,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居住在上砂镇的庄氏,系南宋护国将军庄罗的后裔。潜斋公讳罗;其父琪瑾公;祖父会浓公,官居签书枢密院,例授宣教郎:太高祖燧煌公任宋朝议大夫。上代居官于朝,罗公以功授散骑都尉,历官东南帅府,兵马铃辖使。景炎中,护帝南狩,泉之符寿庚煽乱,谋以诚降元,不与接驾。罗公偕本家兄弟倾尽家资与蔡若济护帝入潮之牛眠埔暂住。未几,奉诏勤王,偕本家兄弟及两男,备兵于赣,钦封护国将军,协助文天祥抗击元军。不幸溃师于江西汀泽津,文天祥被俘,罗公以身殉国。罗公长子瑢,字荣德,投身于嘉应州(今梅州)丙村落籍,今为梅州庄氏始祖。次子隆,字敬德,兵败后投身蕉岭为家。三子诏,字耀德,因年幼,未随父出征,随母黄太暂住潮之牛眠埔,宋军败北,元军乘势犯潮。黄太惟恐诛连灭族,偕第三子诏避难于惠之海丰县(清改陆丰县)吉康都沙坑垌(今揭西县上砂镇)为家。梅林祠,乃上砂庄氏东润公裔孙主祀之祠。

上溯开基始祖诏公为闽始祖森公十八代孙,宋朝护国大将庄罗公之三子。宋祥兴二年(1279年)随母入粤沙坑垌开基,东涧公为诏公九世孙,排行居长,清白持家,义方教子,孝悌忠信,兄弟三人皆有贤名,可谓玉昆金友,棠棣竞秀,孙支瓜瓞绵绵。
梅林祠大门楹联:
“梅花开五福,林木发千枝。”
务本堂两侧:
上联“礼义承先忠孝传家善立身以和为贵”
下联“伦常启后诗书教化德行世唯理服人”。
庄寿山撰联:
上联“祠建下梅林林木森森万世林鸾邀凤舞,”
下联“堂朝上砂水水源滚滚千秋水鲤化龙飞”。

名联赏析:梅,独天下而春,是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
梅开五瓣,象征五福。象征《易经》卦爻中的五爻。传统的五福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理解了梅的美、香、雅、德、神之后,再来欣赏祖祠堂门楹联“梅花开五福”,就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了《易经》所云的“元亨利贞”之天道。
接着再来欣赏祖祠堂门楹联“林木发千枝”。由木生林,林中生木,木林成森。森生木,木生林,林生森,森森生无数,生无穷。这蕴含了《易经》“一而二,二而一”到“其大无外”之极限思维。还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生万物”的极限思维。

紧接着是林木发多少数量问题。在古代的量词中,万是最大的,是发百枝,千枝还是万枝?既然森森生无数无穷,那么林木发的数量也就不是问题了。用千与万对应都有不断上升,无限发展之空间。智哉妙哉玄哉。
于是祖祠堂门楹联“梅花开五福,林木发千枝”之文化内涵就清楚了。合大道,乃千古名联。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庐赓续,生生不息。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之上。背后要有“靠山”,以山风作为屏障,明堂开阔,前有池塘,四周有常青树簇拥,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庄氏梅林祠堂,座落于虎形山,后山有连绵群山相接,上砂河恰似一条玉带绕村环抱。祠堂前,建有半月池,可谓旺水旺财旺人丁,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罗公元配黄氏諡徽德,福建泉州晋江人,乃礼部左侍郎黄凤翔之祖姑。因罗公仕宋功勋卓著,朝迋诰封黄氏为三品淑人。庄罗英勇抗元,以身殉国后,元军乘势犯潮,大肆劫掠。黄太为躲避元兵追杀和灭门之祸,毅然决定携子逃难。临行前,她偕幼子庄诏在伯公爷求谶。谶言曰:“速往北行,放养鸭群,鸭生双蛋,以此为家。”(“双蛋”即一天一夜一鸭生两个蛋或双黄蛋)于是,黄太收拾行装,挑上家藏佛祖像和伯公爷神牌,携带幼子庄诏择日启程。一路以放养鸭群为生,早起晚宿,历经千辛万苦。母子从潮阳铁山脚下牛眠埔出发,经潮阳县西北部山区(明代嘉靖四十三年析置普宁县)北行,进入揭阳县河婆(今揭西县城),再过新村径入五云垌,经上垌过鸡麻斗,进入惠州府吉康都沙坑垌,六宝正,经过东洞过河到田唇(今上砂镇所在地)。黄太一路带着幼子和放养鸭群,其艰辛万状,是文字和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恰巧当时田唇寨周边是沼泽地湖洋田,人烟稀少,土地肥沃,鱼虾成群。鸭群食了鱼虾,营养丰富,有几只鸭子连生“双蛋”。黄太大喜,当即决定在此安身,她安放好佛祖像和伯公爷神位,焚香百拜。黄太避难到此,寄人篱下,只好求靠翁(垅)下翁氏长老,借湖洋田边搭蓬寮居住。翁氏长老见黄氏母子知书达礼,言行有素,举止大方,欣然应诺。黄氏母子购些竹木,砍些芒叶搭好蓬寮,然后母子在此相依为命。其后代在田唇建祖祠时,伯公爷神牌被请入祠内左侧,与先祖共同祭祀。

祠堂文化,实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家族文化的延续。各家的家训,皆是如此。“勤勉做事,淳朴为人,崇尚简单的生活”,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传统。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家族文化缩小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敬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情,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传统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

上砂镇庄氏梅林祠堂。建筑风格独特,带有典型的明清客家建筑风格。祠宇青砖黑瓦,朴素大方。燕尾栋,琉瓷檐,轩昂整齐。雕梁画栋,工艺精湛。门前雕柱,金龙缠绕,栩栩如生。大门楹联“梅花开五福,林木发千枝”金光闪耀。两侧石雕栏杆,工艺精细,祠前半月型池塘,结构雅致,衬托主体。四周常青树枝叶茂密,所造建筑物体,富丽堂皇。
走进大门,两进大厅,正中悬挂“务本堂”鎏金大匾,家训金字,贻厥孙谋。龙龛精雕细琢,历代祖先名讳正坐堂上。全堂彩灯高挂,几上玉鼎香炉。天井四角,檐装金鱼。构筑宏伟,堂皇得体。左右两厢,光彩宽敞,会客接待,尽得其所。在左厢房,建有图书室。各种图书,科普资料,分类陈列,随手可阅。书架均是实木制作,紫红色彩,更显精致。在一楼“光荣榜”墙壁上,庄家学子,不同年级、班级的优秀学子,名列榜首,群英荟萃,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上砂镇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热心乡贤纷纷自发筹集资金,开展奖学、助学和各种尊师重教活动,不断推进上砂教育发展。揭西县上砂镇梅林慈善会,每年对高考成绩优异学生发放奖学金。极大地激发了各学子,各个家庭对苦读耕读浓厚兴趣,父母勉励孩子,姊妹相互帮学,邻里相互追赶学习,家家户户树典型,各个屋场树样榜。学习的气氛浓烈。加之在外工作的乡贤,甘愿捐赠重金,支持族裔奋发学习。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完善,起到积极作用。近些年,在上砂镇六万庄氏宗亲中,就有三名学子考取北大,清华。在第三届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上砂镇宗亲独占三家。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他们吃苦耐劳的本性,不懈努力,永不放弃,永恒坚持的品德和精神!
中午时分,庄国欢先生还陪我到本村,参观了一些农家住房。近些年来,上砂农村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农家小洋楼拔地而起,室内外装修别具匠心,更给这美丽乡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村民们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观了当地农家小洋楼后,我们驾车来到了上砂开口石旅游风景区。揭西县上砂镇开口石是上砂四大名山之一。景区由上砂乡贤捐资修建,山上有两块巨石紧挨在一起,远望酷似一个朝天张开的口,故名“开口石”。在开口石景区。这里植被丰富,青松翠绿,古木参天,风景独好。
在这里居然栖息一种类似山鸡的动物“白鹇”。“白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广东省的省鸟,很震惊,也很惊奇!更给这神秘的山区带来传奇。
因白鹇体态优雅华丽,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喜爱,《禽经》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因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即被称为“闲客”;唐代李白钟爱白鹇,曾作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清朝更把白鹇作为五品官服的图案。“白鹇”能够在上砂繁衍生息,与上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有密切关连!


走进上砂,上砂祠堂文化,是一方最独特的“上砂铬印”!没有什么与生俱来,只有拚博进取!用勤劳的双手,用智慧开启一扇窗,一片天!

图片来自作者,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庄国欢:深圳市坪山区作协会员。

汤学汉:深圳市坪山区作协会员。
通讯地址: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碧岭社区秀明北路八号(喜三洋公司)电话:13923735411邮政编码:518118邮箱:szxi3y@aliyun.Co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