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远益清——郑乃珖诞辰110周年作品文献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展出,展览精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乃珖及学生作品,结合文献图像、早期教学手稿等资料,详实地呈现了老一辈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独特的中国画造型技法、浪漫的艺术思想以及为新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与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
提起西安与郑乃珖先生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那就不能不提西安美术学院。50年代,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初创,云集了不少以长安画派为代表的大师名家。郑乃珖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深入生活,走进人民,翰墨名作,潜心教学,为西安美术学院乃至西部地区美术教育奠定了扎实、深入的教学基础,沉淀了朴素、踏实的艺术学养。
郑乃珖是中国当代画坛工笔画重要代表人物。 先生“为画而生”,严谨执着且天真烂漫,见多识广而能独行其道,悲喜宠辱,盈缩卷舒,几十载春秋初心不负。他的创作“以学识酝之,以涵养酿之,以性情化之,以精神造之”,于落笔之中,桃李芳菲下成蹊。
《香远益清——郑乃珖先生诞辰110周年作品文献展》 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策展团队自2019年底起着手策划筹备,一年来,团队在福州-西安两地进行采访与资料收集,受到了郑乃珖之子郑大干先生、蔡鹤洲之子蔡小枫先生以及学生蒋平畴先生、施宝霖先生、俞梦彦先生等诸位前辈的鼎力支持。学术研究方面,策展得到朱尽晖教授、陈永怡教授、林木教授、白林坡主任的专业指导。
在时代的跌宕中,郑乃珖先生师法古人,开拓创新,为工笔花鸟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造就了体现“生活真知”的艺术风格,同时先生勤奋、质朴、踏实的品质传人以德,授人以技,对未来的中国画发展及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回望师心,正是我们的初衷,望吾辈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郑乃珖(1911-2005),号江声外史、沙堤璞夫、璧啸,晚年号璧寿翁,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作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坛承前启后、风格独具的重要艺术家,郑乃珖以师传统、重生活的艺术追求,将南北之景共融、线描墨法相映,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花鸟画风格,与于非闇、陈之佛、陈子奋并称当代中国工笔花卉四大家。作为美术教育家,郑乃珖以观物写景的教学方法、敦厚真挚的为人之道言传身教,教育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郑乃珖精花卉、翎毛、走兽、蔬果、时鲜,亦工山水、人物,其画法工写结合,兼工带写,墨色并重,拙巧并见,形神兼备,师法自然,以生活为基础,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参加历届全国美展获奖,送联合国、亚、非、欧、美等数十国展出,为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曾出版《郑乃珖画集》等专著二十余种。他的传记被载入各种版本辞书、名人录。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州画院院长、福州画院终身院长。
郑乃珖 白描花卉.木槿花 1960年
郑乃珖 白描花卉.牡丹花 1960年
郑乃珖 课徒画稿.山石技法 1957年
郑乃珖 课徒画稿.花鸟技法 1957年
郑乃珖 工笔重彩.三生果 1957年
郑乃珖 新蕊初绽 1957年
郑乃珖 绿影漫透碧窗纱 1957年
郑乃珖 昨夜蝴蝶梦 1958年
郑乃珖 熊谷奇葩 1959年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