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学党史 讲故事”朗诵云展播活动
《他用版画勾勒了援疆情怀》

作者:兵团十师一八七团中学教师 王桂华
朗诵:兵团十师一八七团中学退休教师狄爱民


从黑土地到戈壁滩,从农场到团场,从熟悉到陌生。从黑龙江到新疆,走了上万里,环境变了,不曾改变的是手中的刻刀、心里的构思和对版画教学的执着以及援疆支教的无私情怀。
2017年10月,黑龙江农垦八五三农场学校美术教师李德湖老师来到第十师一八七团,开始了援疆教学。临行前农场领导对他说“全国都在援疆。我们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援疆的路上。新疆兵团的一八七团中学想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推行版画教学。农场党委考虑你是业务尖子,有教学能力,版画教学功底深厚,决定派你去援教。有困难吗?”本来李老师可以有一堆理由不来新疆,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加上身体患有慢性病。

“农场党委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语调不高,但铿锵有力。就这样,李老师带着农场党委的嘱托来到了一八七团。
从东北到西北,地域、气候、时差、生活习惯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就像是一道道命题在考验着一个人,期望一份合格答卷。他在到达一八七团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学校。他向校领导提出版画教学的计划构思和建立版画工作室、展览室的建议。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需要用心用情用力。版画制作方式不同于一般绘画,而在李老师来之前团场学校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版画,也就没有任何的版画材料及设施设备,团场孩子可以说是版画零基础。初学版画时,没有木板,李老师让孩子们带来了烟盒、纸板;没有油墨,李老师自己出钱买了鞋油来代替油墨,或者用现有材料吹塑纸来学习与制作。为了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认识,李老师把自己的版画作品展示给学生,又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观察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他告诉学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新疆天蓝水清地广,创作的素材太多了。李老师在节假日背着画架、拿着相机,带着干粮,走进田野、河坝、林中、苇湖去寻找素材。额河之畔的原始森林里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版画需要古朴。毡房里有他访谈牧民的身影,他说人物出版画精品。茫茫戈壁滩上他一口烤馕、一口水、一口榨菜,生活简单挡不住他注视远方的眼睛,显得那样有神有力,他要把戈壁风景 囊入版画创作。他告诉孩子们版画创作要用脑去构思,用手去操作,用情去领悟。手、脑、情并用才能出好作品。当学生有作品问世时。李老师向他们伸出大拇指点赞或是买上小礼品奖励。

执着的人善于利用巧合。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吸引了李老师的眼球,他捡来石头,依据石头形状,描绘各种小动物画像,个个逼真生动,很多看过石头画的人都说李老师心灵手巧画美。
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他制定帮教计划,把年轻教师收作徒弟,心与心的交流,面与面的辅导,手把手的教学。他说 他要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毫无保留传给年轻教师,让一八七团中学版画教学后继有人。

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 与一八七团一河之隔,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同饮一河之水。切尔克齐乡中心小学与一八七团学校为兵地共建友好单位。李老师来到该乡小学传授版画教学,吸引了哈萨克族学生的兴趣。李老师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有民族学生跟我学版画,这也是援疆的一大收获。
李老师用真诚援疆。他用版画连接了黑龙江农垦和新疆团场之间的情怀,用版画书写了一段援疆风采,用版画连接了民族之间的团结情谊。他没有撼天动地的语言,却有平凡里的执着;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援疆路上书写着真诚。

援疆期间,李老师被授予团场优秀援疆干部、师市教育系统优秀援疆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版画课被师市教研评为一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对他援疆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他默默付出的最好褒奖。李老师经常说援疆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只有真诚才能在援疆路上愈走愈远。

作者简介:王桂华,新疆兵团团场中学任教。

主播:狄爱民,新疆兵团团场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