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南窖乡水峪村
党群诗词公园已初步建成
园内雅致清新,古韵盎然
陈列着诗歌、书画相关作品
其中
《水峪赋》壁书尤引人注目
《水峪赋》壁书
由区文化艺术界
领军人物的
史长义、侯振海、王书樵
三位先生合作而成
内容行云流水
书法、画作设计别具一格
《水峪赋》作者 
凸凹,本名史长义,男,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北京房山佛子庄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房山区文联主席。创作以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为主,已出版著作近40余部。其中,著有长篇小说《慢慢呻吟》、《玉碎》、《玄武》、《京西之南》等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评论集1部,散文集《以经典的名义》、《风声在耳》、《无言的爱情》、《夜之细声》等30部,出版有《凸凹文集》(八卷本),总计发表作品800余万字,被评论界誉为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北京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家,2013年被授予全国文联先进工作者称号。《水峪赋》为凸凹先生谱成大作,在《中国文化报》发表。
水峪赋
凸凹
岳,喻山高峻奇;峪,状谷幽韶秀;水峪,自然作譬于谷中有不竭活水,从远古或汤汤或汩汩绵长而来,遂为风水宝地也。
水峪作为村落,居京西南大石河畔。大石河乃俗称,郦道元《水经注》中名为“圣水”,遂乃圣水之滨一明珠摇落。其建村史追六百年余,历朝历代,勖勉筑屋,且依山丛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空中俯瞰,呈太极八卦图案,疑是道家经年修炼而成的堪舆之地。国府遣专家踏勘,惊其幽古与独特,定为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从兹爆得大名,四方游人纷至沓来,潮涌若水。
概言之,水峪乃“四古”之乡,系“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是也。
水峪之古宅多四合院制,系就地取材,配以石雕、砖雕、木雕和岩画等艺术装饰,杂糅山西与京西民居殊胜之处,便有无两之文化内涵存焉。古宅之中,均有一心象设置,便是天地爷龛。龛位竟设在墙上,小得别致,肉眼望去,只乃一处凹陷。人们不知天地爷究竟何等样相,便泥塑成孔子之模样。龛两旁书有联语——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噫欤嘘,山民虽泥性,却有大敬畏,颇不俗。
古碾乃农耕产物,每户院井几有设置。辘辘然,碾碎烦难,碾成顺遂。衣食无忧,乃设学堂,办私塾,且历年有续,便多儒子及饱学之士。弹丸之地,书香勃郁,耕读风盛。古碾虽系农具,却类似庭训,生开化之功。古碾招引果木谷菽,物产殊丰饶:核桃、板栗、京枣、硕桃(桃王)、磨盘柿、香白杏、野樱桃,比竞繁生,整个谷峪若偌大一天然果盘,似大珠小珠奔竞而来,玉落其上。据传,海内外驰名之“良乡板栗”,其底料乃即水峪之栗。至晚近,机电兴,古碾歇,为记来路,村民不特珍存旧物,还沿大西山脉四方搜求,遂夥集古碾百二八盘,依序排于乡野,呈天然古碾博物馆也。其形历历,其魂幽幽,亮眼眸、攫心魄,不啻乡愁重地。
水峪毗金皇陵,有专修御道。亦因水丰洇久远,山体之中便富藏煤炭,且煤质膏腴,明清之时便开采,专供宫廷。后,德国人来,架运煤之高线;再而后,东洋人侵,煤运天津通商口岸;其间,晋商驼队也常钻隙往来,侍弄生计。于是乎,官道、民道、商道浑然交织,密布如网。道旁必生客栈、店铺、商号,遂水峪虽系京西南僻地,却亦开风气之先:农耕与商贸,和谐共处,各美其美,造福乡民;山水与人文,相互涵养,美美与共,浸润人心。、
富庶之地,必生文艺,水峪之民俗文化日渐兴盛,似香火燎燃。伴农事节庆、商贸吉日、祭祀仪式,庙会花会遂悉数登场。大鼓会、银音会、赛诗会及评剧、山梆子等均为村民所喜,男女、老少,囫囵而聚,投身其中,既感恩山水、歌赞生活,亦欢悦自己。叹哉,小山村,大风情,乃大西山风俗的集萃之地,不特可观,亦堪可入典矣。最可叹处,系经年传承的“古中幡”,其奇趣所在,乃从男人肩上卸下因袭,换由女子翔舞之。于是乎,惊动海内外之看客,不独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奥运、国庆表演平台,还常年邀展于国门之外。噫乎吁,弱肩亦能承重,不特荣耀乡梓,亦为民族争光。炫哉,壮哉,美哉!
徜徉水峪,古风吹处,皆是绮丽意象,悠悠然,促发盈盈情怀——
暗泉潜涌,不舍昼夜,疑似灵魂弄歌。大树栖小蝉,嘤嘤不歇,乃天籁之音。一少女谛听之后,动情之下,细语云:青天在上,大地无语,小蝉清唱,吾为妙人。远山披薄雾,不疾不徐,似智者覃思精研。劳之暇,中帆耸日,红衣女子娉婷弄巧,腾挪之间,一派喜乐欢颜。村风洗心,教化天成,山民福满胸臆,以石为笺,诗写古道两畔,意蕴悠长。老人修杖,不专为己,亦馈赠他人,且题诗其上,给人昭示曰:杖乃伦理,不特扶蹒跚,亦警不倚不欹之志,终生走得周正。山地黄豆入门庭,便发酵成博爱,似道德琼浆,送街坊孤老,且赋诗垂询。叟妪身热,感人间世,宅心淳厚,遍地亲人,堪可谓,德不孤,必有邻。
便慨然而叹:蕞尔水峪,乃山水秀地、人文圣地,生存福地,系大地界。以桃源仙境作譬,类佛头着粪,不免流俗,以诗乡作譬,才中肯綮——系天地之诗、造化之诗、风情之诗、人性之诗、伦理之诗、道德之诗也!
2020年12月18日
于大西山昊天塔下石板宅
书法撰写:侯振海 
侯振海,男,1957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房山大石窝人。原房山区总工会副主席,现任房山区文联副主席,房山书法家协会主席,房山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持续三年每周骑车赴京城投师学艺,在行草书创作中独具风貌,遒劲中求变化,气韵流畅,稳健中见潇洒,章法布局规范合理富有美感。曾为《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栏目及云居寺、十渡、上方山、周口店坡峰岭等旅游景点题字。其作品曾由多家博物馆、书店及文物部门收藏。
侯振海先生用6个小时 一气呵成 !
完成《水峪赋》书法撰写
提名配图:王书樵

王书樵:号禅易居士,云居精舍主人。北京市房山区第二届至六届政协委员;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北京市房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燕山画院院长。中国禅易书画首倡者。绘画擅长大写意花鸟;擅草书与金文大篆。以书画形式参悟、体验、表现禅和易。其绘画用笔简约、率真,以无碍的笔墨直抒胸,用心体验笔墨,在静寂之中寻求一种生命的律动;随心赋色,不倡导色彩的张扬,讲究丹青之间的清幽,水与墨之间的韵律,其绘画格调犹如小溪涓涓流水,似如白云漫漫舒卷;立意在中道中寻求险峻、在自然中任意洒脱,以其率真表现作品意境的空灵美。
王书樵先生为《水峪赋》壁书配图画作

《水峪赋》壁书由侯振海先生提出创意,王书樵先生提出设计思路。壁书设计完善过程中,北京作协会员、北京书协会员、房山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赵思敬先生,北京书协会员、房山区书协副主席赵志清先生积极参与,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特别是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军教授给予了进一步点拨指导。集名家智慧使此壁书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水峪村的一座文化地标。

在2020年“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中
水峪村榜上有名
趁周末
带上小伙伴
一起来水峪村
诗词公园打卡
欣赏《水峪赋》壁书
开启文化之旅吧!
信息来源:南窖时讯
(都市头条编辑:金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