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生命的冬季
作者:韩芳 朗诵:罗兰
编辑:黑马建雄
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
——题记
冬至过后,时光染了寒。故乡下雪了,想起消散在寒风里的往事,有泪从眼眸中涌出,将那段无情的咀嚼到心痛的岁月,重新打捞……
那一年,第一场雪飘然而至,远在江南的外公驾鹤仙去!因为种种原因,母亲没有赶回去送外公最后一程。作为外公的长女,母亲十分自责……
母亲则用独特的方式来缅怀至亲至爱的父亲:头上戴一朵白花,手臂上戴一黑色孝袖,脚上穿一双自制的白布鞋。母亲对外公的缅怀,沉默在冬季里,眼泪纵横……
那时不谙世事的我,第一次面对生死,不知所措,只能陪着哭的像小孩儿似的母亲一起落泪……
那年春节白雪过滤着尘世的悲悯,没有节日的喜庆,生命真实的状态原来如此令人难忘!大雪纷纷扬扬,仿佛整个冬季都在飘雪。母亲说外公的好,老天爷都记着呢,也为外公送上这自然的白色的礼花……
那年的腊月及春节期间,为了祭奠外公,母亲按照家乡的习俗:不穿红衣服;不做油炸食品;不贴红春联;不放鞭炮;不挂大红灯笼;不去给乡邻们拜年(怕给他们带去晦气)……以此来用愧疚的孝心,真诚地祭奠可敬可亲的外公。这些简单的仪式对母亲来说是多么神圣而又庄重……
我和弟弟们不太理解!有时吵闹着要放烟花,要吃油饷等。母亲则默默地为我们蒸一些各种馅儿的包子,花卷等。最能打动我们胃蕾的食物是那垂涎三尺的红烧肉。母亲做好后,不准我们先碰。这些诱人的食物第一时间被母亲摆放在祭奠外公的简易香炉前,默默地对着没有外公遗像的牌位前肃立很久很久……
这简单的善举,每天早中晚各三次,雷打不动。
有时半夜醒来,我看到母亲,还对着香炉小声说着什么……懂事的我则去抱抱母亲。母亲四肢冰凉!我问她怎么这么冰凉!母亲含泪说:“心很痛,因为最最疼爱她的父亲走了,只能用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方式,为父亲守孝三年,希望我们能理解。”
母亲讲述了许多关于外公的苦难生活和养育她们六姐妹的不易,以及世人对没有儿子的外公的冷嘲热讽……
外面的冰天雪地加重了我对冬天,尤其是对没有红色年景的冬季,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母亲心中那片晴朗的天就是外公给予的。几十年来,外公作为家里八口人中唯一的男丁,给予了外婆和母亲六姐妹多少力量和勇气……
如今,母亲的天塌陷了!母亲的世界就此失去了色彩!它来自外界,也来自内心!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最需要精心呵护的东西。
那年冬季,母亲教会了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哺鸦心,跪羊意,寸草情意如云天……
“生命的冬季,就是向死而生!”
每次读起这段经典语录,心就绞痛不已……
外公走的第二年,在一场秋雨一场寒中,母亲不幸离世!
外公走时,妈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如今最最疼爱我的母亲永不再回来!从此,我再也没有冰心先生那“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将躲到母亲的怀里”的幸福希冀了!
雪,不适时节地飘落着……
那个凄风冷雨的深秋,大西北自然的霜雪覆盖了田里还未收割完的庄稼,老天好像自知母亲的不幸,以此用冰点的泪水化成白色的霜雪,来祭奠母亲年轻的生命不应过早凋零!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舐犊情深,十年恩情重,三生报答轻!
十几岁的我,对于生死离别,痛而不能言。对于痛苦的诀别,我只能独自承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慌恐。
母亲还没来得及教会未成年的我们姐弟如何生存?如何应对不太富裕的生活?如何待人接物……
自此,生活彻底像混乱的线团,毫无头绪!那种不为人知的辛酸凄凉和凛冽的风雪,如索命的阎王,是那么深刻地植入心魂,挥之不去!
孝布是雪白色的,心情是苍白的,世界是白茫茫的!白色的礼花陪我一起祭奠着人生的悲怆……
那年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象征天使眼睛的大红灯笼;贴上了保佑平安,祈福的门神——大红春联。白雪映衬的红色,格外分明。萧瑟的树木在大地的稿纸上,书写着我冰冷的心情……
小镇的街上比往日热闹了许多,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我带着小弟弟去买一些春节必备的食材!那时最吸引小孩眼球的摊位,便是那一串串红色的冰糖葫芦,一串串火红的鞭炮。年幼的弟弟哭着要买,我摸摸口袋,仅剩下买一顿除夕年夜饭红烧肉的钱,含泪强拽着弟弟离开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生活所迫,更意识到一点该为成长生存负起的责任!
弟弟哭喊着要妈妈的哭闹声,夹杂在街角放鞭炮的孩子的欢笑声里!
年好像在空中甩着脆响的鞭子抽打着十几岁的我的悲心!不知风雨几时休……
雪花加重了母亲离别的氛围,寒冷放大着热情,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的占据着我整个心灵的情愫,挥之不去,越来越浓!多么希望母亲站在村口向我们招手!
泪水冲洗着灵魂,每天唯一能解我忧的事是,用懵懂的方式,用母亲祭奠外公的简单的仪式:给外公和母亲灵位前放上简单的食物,以此来安抚悲凉无助的心。
多年里,我就这样与红色无缘。
生命的绝唱,人生的悲歌,刻入骨子里!那种无人疼爱,无人呵护的风雪年,我费力地走在人生的途中,是锥心刺骨的寒冷!我虔诚地为两位至亲至爱的人,重复着简单而庄重的仪式。
我始终坚信,母亲没有离开我们,就陪在我们身边!只是时间没有等我,是母亲出远门前忘了带上我!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望!
在我濒临绝望时,母亲仿佛在尘世的别处与我的灵魂对话:我在远方的天边,你在天边的远方。我永远都会护佑着你……
在生活的纵深里,往事像花开花落,母爱是慰藉我心灵的唯一加油站!
生活的张力里,母爱就是这样与生俱在!母爱有拯救我弱小世界的力量!这也许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次年春天,父亲也走了!父爱如山纳四季的悲欢人生雪上加霜!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挽断衫袖泪不止。
生活从此无依无靠……那种“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的宠儿生活就此告罄!
当灵魂无处闪躲之时,苍穹之下又何以为家?
从那以后,多年的时光里,我都把自己隐藏在冬季寒冷的黑暗里!
经历磨难,穿越人生的寒冬腊月,恩宠我的时光,正一寸寸撕碎冬季留下的余悸和寒冷!
春回泽被,那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我,已经有家,已为人妻,已为人母!
虽然岁月无情,沧桑了眉眼,却蓄积了黑夜与白昼一寸一寸的转换。一个人苦到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的时侯,往住适合放空,卸下不幸。我那在乌云之上的心已被磨难淬炼成了坚强,往昔已沉淀成前行,送走了一塌糊涂的青葱岁月,驱赶走余下的落寞,收拾起薄薄的行囊,拿起那张瘦瘦的火车票,穿越天山荒漠,来到海边的尘世里,感受一下山的那边的世界,能否有我安身立命的去处!
在异乡把自己惶恐不安地安放进去,小心翼翼地寄情于文字,让心在他乡即故乡的热土上,熬过凛冽的寒冬,借签他山之石,慢慢悟得凡尘……
行吟在岭南,在东莞樟木头观音山的佛缘里,有幸遇见著名作家迟子建女士!当见到她的芳容时,我惊诧极了!她的相貌年轻她的实际年龄好多!她也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而文笔却没有那么苍桑悲凉,她的年的色彩直触我的心灵:那道霞光已把山岭的一道雪线映红了,看来老天爷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作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这是何等的胸襟,唯有学习再学习,才能开悟!
人生如神奇的植物,经历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立春和雨水后,惊蛰时期,我发现了生命的涌动,万物在寒冷的淬炼后,开始发芽!
十几年后,我坐在的春光里,仔细地冥想妈妈亲手栽种的苹果树如何发芽?
正如生物学书本上所说的:每个植物必然要经受1000——1400小时接近冰点的温度,才能在最低限度的零下温度引起许多植物年复一年的,在同一时间开花的“光周性”。
也许在妈妈十月怀胎时,早已把生命的“植物光敏色素”的感光色素,注入了我的身体里,让我穿越黑暗的寒冷的长度后,便从生命的叶脉中,自己学会像自然的植物生灵一样,觉察生命的白天——黑夜——白天的人生“光周期”,才能在明媚的春光里适时发芽……
神奇的草木生命之轮回,穿越寒冷的冬季后,都能被春光温柔以待,我怎能在人生不幸的黑暗里辜负母亲给予我的芳华!
穿越生命的冬季,艰难,困苦不能述尽!
这么多年来,耕田,读书,远行,打拼都是孑然一身!生命的重量,孑立的灵魂,孤独的前行,也许是上苍给予我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记得有段语录说得好:能说出来的孤独,都不叫孤独。生命中的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
穿越生命的冬季,学会了林清玄老师的处世之道: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一盏灯,灯上写两行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喜欢诗人邵燕祥感人至深的文字:人生在某个高度上,就没有了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都是去抗拒或试图消灭云层,而没有考虑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这段话让多年被尘世乌云遮蔽了阳光的我醍醐灌顶!
多年来,我用青春的整个冬季,穿越黑暗寒冷的人生,雪花落在心上,感受不到光明的温暖。只能任性地用写文凑字来记录一些光阴里的痕迹,以及一些烟火深处的爱与暖意。
喜爱文人梅江晴月的语言:生命还不曾谢幕,岁月还在流转,站在时光的渡口,回望旧时光的雕刻,把过往的点滴珍藏在心,经历人生的厚重,而后重生!
虽然生命的年轮上已经伤痕累累,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在寂寞中学会宽容,紧握生命的手,珍惜母亲赠予我的生命的厚礼,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每一面,照顾好自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是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只是冬季,曾经的痛彻心扉,依然在流逝的寒冷黑暗中化成了云淡风清,窖藏在了生命的冬季!
岁月静好,穿透岁月!雪后不全是落寞!
既然母亲让我在喧嚣的尘世里安了家,那就整理好心情,在剩下的芳华里,带上自己的心上路,最美的自己在远方等着我!用心去敲开诗意之门,做一个“无心惊客迷人眼,可把庸常絮雅怀”的女子!常说人生有七个槛,仓促间已在黑暗中荒废了青春季的槛,愿今后的日子都能被岁月以待,善待每一个遇见,珍惜每一份情缘,诗意地生活……

作者介绍:韩芳、笔名寒香 ,教师,作家。
广东东莞作协会员;广东产业工人作协会员;香港诗人联盟理事,《香港诗人》报社编委,东莞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
出生于美丽的塞外江南------新疆伊犁。新疆师范大学古典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荣获“专家型校长”称号,并获得专家型校长证书。从事中小学作文课题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作文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理事会会员,多次被评为中国教育报刊社优秀组织者。
著作有:
小说集《我在天涯为你歌唱》;
散文集《我在村头等你回来》。

朗诵介绍:罗兰,语音教育家,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优秀国际导师”奖。在历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学生刘雨彤、董书言和王紫璇等均荣获国际语言类最高奖——钻石奖。在2016年全国蒲公英少儿艺术总决赛中,陈思涵等斩获三金一银的佳绩,罗兰老师获得全国优秀少儿艺术教育工作者嘉奖。《蜀国风》文学 、《蜀国风诗刊》、《东方文学诗刊》平台主播!

编辑黑马建雄简介:网络资深时评人,原名赵志刚,四川成都人,籍贯绵阳。国际现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成都市作家协会,2019.3月份出版《空樽》诗集一本。
《东方文学诗刊》、《蜀国风》文学、《蜀国风诗刊》主编,《国际联合报社》执行主编、《词坛诗海》编委。写过近万首诗歌。作品500余首发表于国家、核心、省市一级纸刊,作品零星散见《诗刊》、《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家》、《精神文明》、《新国风》、《星星》、《绿风》、《鸭绿江》、《凉山文学》、《椰城》、《常青藤》美国、《澳门月刊》、《香港诗人》、《诗风》、《四川人文》、《作家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5年荣获中国网络写手百强榜64位。(主要是写时评文章)
2017年荣获中国诗歌网中国诗坛实力诗人称号。
2018年九子岩诗歌大赛诗歌奖。
2020年张家界第四届国际诗歌节优秀奖。
微信号:heimajianxiong
邮箱:527908554@qq.com
《东方文学·诗刊》简介:
《东方文学·诗刊》(都市头条·成都头条)是从微信公众平台《蜀国风诗刊》、《蜀国风》文学、《东方文学·诗刊》平台基础上搭建起来的专业平台,平台上的朗诵艺术家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四川等区域,他(她)们用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用天赋演诵、朗诵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影响宽广!
给朗诵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学习、切磋的平台!
平台上文字作品重点收录省一级作协会员以上的作品。推广、宣传高质量的诗歌、朗诵作品。
平台上做客的有著名作家、诗人:铁凝、吉狄马加、莫言、叶延滨、黄亚洲、商震、李少君、王山、峭岩、大卫、阿来、伍耀辉(彝族)、龚学敏、梁平、李自国、彭惊宇、绿岛、李云、胡弦、舒婷、简明、雷平阳、牛放、吴传玖、喻子涵、贾平凹、李丛、马新潮、毕飞宇、田湘、唐成茂、毕福堂、桑恒昌、张新泉、叶文福、阿紫、牧之、洪烛、夏寒、察哥兰草、安海茵、龚学明、吴琪拉达(彝族)、阿蕾(彝族)、俄尼·牧莎斯加(彝族)、雨田、杨然、周占林、宋协龙、刘家魁、邓太忠、刘剑、陈思同、齐冬平、石厉、彭桐、江雪涛、熊游坤、王国平、杨健鹰、姚园(美国)、林静(美国)、邓瑛(德国)、郑南川(加拿大)、陈峰(法国)、恒虹(香港)、沙浪(香港)、秀石(香港)、绿蒂(台湾)等三百海内外名家。
平台上拥有中国作协、省一级作协会员作品三千多首!
《东方文·学诗刊》欢迎你的到来,期盼你的作品随着靓丽的声音飞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