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条命的教训和警示
遁魔
昨天看了一段视频,主旨是介绍一种叫做“保温毯”的特殊用品。视频中展示的“保温毯”轻薄便携而实用,体积类似一本小书,重量只有20克左右,是国际赛事上通用的、世界危险运动普遍使用的户外急救材料,它能够有效地阻断人身体热量散失,防止人员“失温”……看到这些,我大为惊讶:为何久经战阵的越野马拉松老将们,竟然因为没有携带一个轻巧的、能够救命的保温毯而丧命呢?一场马拉松,终结了21名运动员的生命,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而这次“意外天灾”的罪魁祸首不是地质灾害,不是无情的水火,而是因为“冷”。
这里,咱们且不跟风追究主办方的责任,把它留给相关部门吧,咱们——每个自然人需要警醒的是,对于巨大“损失”而言,我们自己的责任何在。我没有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的经验,不懂得如何自救、互助和避险,而这些让人惋惜的、具有专业水平的精英们,难道也和我一样“不懂”吗?如果主办方或者组织者为运动员配发了保温毯,而我们这些轻装上阵、追求成绩的运动健将们,却视之为累赘,以为多余甚至无用,顽强固执地、盲目自信地丢弃“救命稻草”,实施裸奔,最终不幸地、“意外地”奔向死亡,似乎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人吧。假如主办方确实没有提供这样的救生物品,当然是组织者的失职,是主办方的过错,可我们应该具备“专业素养”的运动员就没有自己的“武装”吗?在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使用几个不恭的词汇,那就是无知、侥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知和侥幸害了他们。
生命已逝,再给予批评确实没必要,再追究责任确实无意义,但扼腕叹息之余,他们的“僵化”不足以引发我们的深思吗?不值得我们从惨痛的事件中汲取教训么?丢弃赖以生存的保障,一味追求成绩,付出生命的代价,根源在哪里呢?

鲁迅说过,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人都知道,生命是包括爱、幸福、奋斗等等在内的唯一支撑,因此,保障生命安全,永远是我们最基础的要务,生命终止了,就可谓“一了百了”了,由其构建的一切便统统化为乌有。所以,我们对待生命——自己的生命的态度,应该是极其慎重的,极其珍惜的,我们要永远老老实实、确确实实地尊重自己的生命。无视他人的生命是罪恶的,而轻忽自己的生命更是逆天的,一个人到了漠视生命的境地,可以说是丧尽天良万劫不复了。当然,主动“放弃生命”的人不是绝无仅有的,而“大意丢掉性命”的却比比皆是——上述的例子除外,无视交通安全,置自己的生命于险境绝境的,大有人在;拿生命做赌注,挑战各种“险阻”,在刀尖上舞蹈以获得瞩目的,不乏其人;故意脱离安全保障,蔑视安全措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更是数见不鲜……安全带无用且累赘,安全头盔无用且累赘,医用口罩无用且累赘,安保设施无用且累赘……这些观念害死了多少“该死”的和无辜的人,我们真的还敢麻痹大意么?
如果说上边的自取灭亡出于“愚昧无知”的话,那么,另外一个要命的根源就是“侥幸”——希图规避规矩和守则,以达到自己的“高于生命”的目的。“没事,我天天吃野蘑菇,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怕什么,我开车十多年也没有用过灭火器,哪里就着火了?”“没有监控的地方,你管他红绿灯干什么,拍不着就没事”……多少聪明人铤而走险且毫发无伤,也有多少“被蛊惑者”不识死活终于搭上了自己的小命。近年流行一句话,说是“不作就不会死”,当然算不得名言警句,但它的警示意义还是可取的。违反一个“小规矩”,放弃一个“小守则”,太多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大了”降临,那这些人就彻底“告别红尘”了,哪里还有追悔和改正的机会。
一个保温毯——体量小于一包纸的保温毯,因为被忽视了它的作用,而无法发挥呵护人的躯体、保障人的生命的作用,致使21个鲜活的生命完结,可悲可叹啊!让我们珍爱生命,杜绝侥幸,把规矩和守则当成我们的护身符,平安快乐地拼搏奋斗,平安快乐地享有名利,平安快乐地度过余生。
作者简介:许茂生,男,笔名遁魔、洗耳翁等。河北省涿鹿县人。县文化局工作。已出版多本作品集。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理事。涿鹿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涿鹿收藏家协会理事。涿鹿秧歌角研究会理事。热心于推广和研究本土文化。文笔优雅细腻。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