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灿烂,青春飞扬
(散文)
王长胜
01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新的时代,激励人心,催人奋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奋斗,成就辉煌。我们与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抓住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也确确实实享受了梦想成真的得意和喜悦。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放学回家,整天抱着课外书爱不释手。
父母亲望子成龙,一心指望我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文化大革命取消了大学招考制度。高中毕业,我别无选择地下放到了淮北农村。
临分手,父亲憋了半天,只对我说了一句话:“生活,需要有咬紧牙关的时候。再大的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
我也不善于在父亲面前表白,只是点点头,“嗯”了一声。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心愿,便是指望我能够进工厂当工人。
我到农村第二年国庆节,回上海看望父母。一天早晨,我正在洗脸,不苟言笑的父亲很难得地走到我身边,笑着对我说:“你快出头了。我梦见你招工进了工厂。你穿上了工作服,一个月拿三十八……我开心得笑醒了。”
父亲告诉我梦见我当工人,那口气兴奋极了,简直令他扬眉吐气!我知道,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我在农村,不怕累,不怕苦,坚持与当地的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咬咬牙”就克服了。半年后,生产队分配到ー个招工名额,由贫下中农和下放知青合议,大家ー致推荐了我。
我果真进了工厂,成了一名马钢工人。
父亲得到好消息,整天乐呵呵的。从那以后,父亲不再提起“进工厂”这ー类的梦了。

(作者父母亲)
02
马鞍山是个美丽的城市,虽然算不上大都巿,但是,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只要胸怀大志,便能心想事成。
几年后的一天,父母亲来马鞍山居住。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父亲喝了点酒,十分认真地对我说,他一连几天都做梦,梦到我分到了房子:两间,还有个小间,是吃饭的。父亲梦见我分到房子,心思由来已久。
我家在上海住两间房子,八口人;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好在我们弟兄六人都是同一品种,春秋天,弟兄们在大房间打地铺;冬天难熬,挤一挤,倒也暖和。上山下乡一声号令,我和两位弟弟远走高飞,分别到安徽、黑龙江和江西,住房相应有了些空间;但几年后,两个弟弟回城顶替了父母的工作。这一来,矛盾大了。家里的大房间被隔成两间不说,连厨房、厕所都被改造成房间。父母无奈,让出了居住多年的房间,回到了江阴老家。

(作者六兄弟合影)
那时候,我和妻子、女儿蜗居在两间九平方米的厂招待所里,却也常常能接纳父母小住一、两个月。当然,五个人挤在两间只能摆张床的小房间里,也是需要咬紧牙关的……
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父亲梦到我分房子,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父亲的梦,是个好兆头。当时工厂里正在分房,全招待所的人天天都在议论纷纷。
厂里分房,透明度很高,己经出了两次红榜,只待第三榜一出,就算定局了。
我没向厂领导提出分房的请求。
父亲的梦,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
受到鼓舞,我第二天壮起胆,去找厂长。厂长方蕴中,是位深受工人们爱戴的领导。他听我说完情况,惊讶地问我:“你没提出过要房子呀。”
我ー边抓着头,ー边惴惴不安地表白:“我原想:一家人够住就行了。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分房子的事,我平时爱好读书、学习,还搞文学创作,如果能有一间房用来写作,我ー定能写更多文章……”
我很不好意思诉苦。但是,也许是我在一些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在本市的报纸上经常发表工厂里的报道,已经小有名气,厂长没等我说完,竟干脆地说:“你有追求,又取得了成绩。我支持你。有困难,要提出来嘛!三天后,我给你答复。”
第三天,善解人意的厂长亲自打电话给我的车间主任,通知我去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我好开心,也感到很有成就感。想象中比登天还难的事,居然这么简单就圆滿解决了。
老ー辈人喜欢说:民心是秤。事实上,党性更是秤。只要你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取得成绩,总会得到应有的鼓励。

(作者出版的部分书籍和文艺作品)
03
时间像鸟飞兔走般流逝。知识改变了命运。两年后,我在文学上取得的成果,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被省人事厅破格吸收为国家干部;接着,市人事局将我调到了市文联。
在文联工作,成全了我的文学梦。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使我激情燃烧,一发而不可收地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长江》《花城》《小说界》《人物》《新华文摘》等二十余家文学杂志上不断发表作品;我还四次获得了全国性的文学大奖;此外,我创作并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和《苦果》、《碧血秦淮》等多部电视剧,也都相继与全国广大观众见面,并且好评如潮。
1996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小草沐浴了阳光雨露,终于有机会灿烂地绽放了!
我的奋斗,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此后,我被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委员、农工民主党马鞍山市委秘书长、马鞍山市人大代表、马鞍山市政协常委,还担任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三月和煦的春风越吹越暖。
一个春光明睸的日子,马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 会议期间,市委书记苏平凡走近我,跟我握手,并亲切地与我拉起了家常。
苏书记爱好文学,他告诉我:读过我很多小说和市报的新闻报道,而且对作品印象很深。之后,他问起了我的家庭情况。我如实告诉他:这些年ー直住在老市区。那套住房,还是十多年前工厂里分配给我的。
苏书记当时发愣:“你调到文联十几年了吧?为什么不申请要房子呢?”
我不断用手抓着头皮,竟无言以对。不错,我住房困难。可是,我没有背景啊!我申请有用吗?……
苏书记可能体会到我的难堪,笑着说:“你回去向文联领导写个申请。试试看吧。”……
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马鞍山市政府果然给我分了新房。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不ー定是你争来的。我历来低调做人,得与失,从来不争不吵,就像小溪淌水向东流,只顾奔流不息。

虽然有时候深一脚,浅一脚,会有坎坷,但是,我的理想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我的疲惫在路上,喜悦也在路上。
我的新房地段好,坐落在美丽的雨山湖畔。两室一厅,还有个小书房。我明白:这是生活对我的馈赠,是党和政府送暖的春风。只可惜,那时候我的父母亲都已相继离世,未能共享天伦之乐。

04
搬进新居的那天夜里,我凝视着父亲的遗像,一遍又一遍擦拭浮尘,久久没能入睡。
小时候,父亲母亲教我唱歌:“党是阳光,我是花”……如今,阳光灿烂,花儿绽放。我在成长中青春飞扬。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家带来的变化真是无法想象。最初,父亲只是盼望我能穿上工作服,现如今,儿子已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作家了;父亲日思夜想的住房也如愿以偿。
我们终于在绿荫环抱、宽敞恬静的环境里安居乐业。

在新房里,我一次次告慰老人家:父亲啊,您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而且,还大大地超越了梦想!
回想父亲,老人家一辈子不善言辞。但是,他说:“生活,需要有咬紧牙关的时候。再大的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我铭刻在了心上。
在淮北平原的茅草屋里,我白天出工,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书、学习,天天如此;每天早晨,我的鼻孔总是被烟气熏得漆黑,成为惹人发笑的两个黑洞……
1971年那个永远难忘的夏天,洪水泛滥,村庄被淹,举目汪洋。我曾经被困在大水中三天两夜,没吃没喝,最后靠老乡的两只生玉米,顽强地支撑着体力,坚持到抗洪救灾的胜利。
招工进厂以后,我发奋创作。在炎夏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里,为了躲避蚊子叮咬,我的双脚泡在水桶里,经常一泡就是几个小时。那些艰辛,那些苦难,我都是咬紧牙关去度过的啊!
没有谁的人生总是阳光明媚,朗月相陪;没有谁的人生,总是欢声笑语,海阔天空;生活中常会有一些艰难,一些痛苦,需要我们去经历,需要我们去担当。
ー个人在生存与发展的底谷,咬紧牙关挣扎过,奋斗过,如今采撷累累硕果的时候,才会保持豪情万丈。

今年,正当建党百年,提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畅想。
任重而道远。对我来说,记住父亲的话,我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记住父亲的话,我将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荣获马鞍山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ー等奖)


作者简介:
王长胜,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安徽省马鞍山市文学院副编审;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计25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安徽文学》《海峡》《奔流》《鸭绿江》《新华文摘》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李白诗文故事》等;已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准》《苦果》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赞誉满满。小说《无辞的歌》、散文《天都峰上连心锁》《海粟老人会见刘国松先生》《散淡情怀》等,5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